思来想去,还是动笔写一写我的2024吧,不写,总感觉它就落入空洞的时光流里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我想用“变”。说来也巧,这个字是2019年我曾向河南教师读书会投稿过的,当时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题记
这一年,感触最深的是“变”这个字。
在充满“变数”的2019年,由一个普通的“社会人”变成了一个“多重身份”却又带着固定模板的“教师”,退去了“初出茅庐”的“莽撞”,多了些许教学中的“沉稳”。在充满“变数”的2019年,因为“热爱”,内心变得更加“柔软”,看到如花儿般的孩子,不再是单纯的去焦虑他们的“不思进取”,而是静下来,慢下来,走进他们的内心,去看去听去感受。心态也就跟着变了,从最初的关注点“要他学”引导为“他要学”,由“牵他走”引导成“自己走”!解放的不仅是自己的内心,更温暖了孩子们的童年!在充满“变数”的2019年,跟着《教育时报》的脚步,变得更加努力,更加热爱阅读了!从刚入职时的阅读迷茫——“只关注专业书籍”到现在的“全方位阅读”,从“不想写”到“偶尔写”再到“慢慢写”!在自己的微博上,在几个公号上,也能偶尔看到自己的“豆腐块”!一丝丝的改变,内心充满了小小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年龄三十岁,教龄却只有一年的我,想对新年的自己说,来吧,你还年轻!让我们携手上路,边播种边收获,看一路花开,闻一路花香!
遗憾的是,我的主题没有被选中。巧合的是,这段文字写于2019年元月,是我做教师的第一年第一个学期,是一个新一年级的开始;2025年元月,是我做教师的第七年,是我第二轮新一年级的开始!选择“变”是因为:
“变”的是群体!
我曾很多次在不同场合里表白我的第一届学生和家长。孩子们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家长们的配合度是相当可以的。我们都奔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孩子!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原则!2024年7月,他们顺利毕业,2024年9月,我又迎来了第二届学生。相处一个学生下来,还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作为老师,我会依然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进步与成长。
“变”的是心境。
这几年,陆陆续续在读一些书,专业书、理论书、心理学……弥补自己大学时的空缺。2024年,自费书籍50余册,自费培训3个。其实这不是自费学习,之前参加河南教师成长书院、智慧书院也是自费。之所以要去参加各类培训,是因为来自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危机。虽然自己已经顺利带过一届,但是每个人都是发展中的,孩子也好,家长也好,都没有相同的,所以只有不断去学习,才能进步,也才能相互成绩。“新网师”的郝晓东老师在《未来教师》一书中这样说——一个老师“为自己”与“为学生”是统一的,是一体的:没有老师的成功与成长,就很难有学生的成功与成长;反之没有学生的成功与成长,怎么证明老师的成功与成长?我是非常赞同的。没有一个单一的个体就能叫“成功”,只有相互成就才称得上是成功。2025年伊始,经好友推荐我自费两个课程,并自费两本专业杂志。也许繁琐的日常工作,会分散精力导致不能保质保量听课,但就像当年考驾照和买车一样。12年毕业我就拿到了驾驶证,真正开车上路是22年,所以如果当我需要它的时候我才去准备,可能就晚了。所以“有备无患”,知识的储备永远不会早,永远不过时……
“变”的是状态。
2024年,我也逐渐参与一些朗诵活动,其实这些年也会陆陆续续参加一些朗诵,最多的是我们学校的内部专场。这一年除了学校的读书和朗诵专场,也积极参与到一些其他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中有很多人也是教师的身份,每次活动中他们都能精神饱满的参与到活动中,这份热爱与执着,深深地影响着我。
2024年,我加入了省王文娜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其中担任小学一组组长。在这一学期的历练中,自我感觉能够积极主动承担,敢于在大众视野里发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我也会再主动一些,再进步一些!
写这一段文字,我一度没想好怎样写标题,如果不是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也许还在懒惰的不想动笔!重整旗鼓,再出发!新的一年,愿我的同行们都能收获一群“知冷知热”的“小怪兽”!开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