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尊重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忽略一个孩子的感受,比如我们家现在有一个不到8岁的孩子。

有时候她说今晚想吃汉堡,我以前会说:“前两天不是刚吃过么,今天就先不吃了吧。”

很多家长也会觉得我说得也没有错,而现在的我会觉得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比如大人,我们前一天中午吃过很好吃的小吃,转天中午还是想去吃,你会怎么做?是选择不吃还是觉得要满足自己的食欲去吃。

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去吃,毕竟你是尊重自己的。

管它营养不营养呢?管它会不会长胖?管它会不会太贵,重点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可是为什么有时候到了孩子身上,就不一样了呢?孩子连续两天中午都吃米线,也不会对她的健康有多大的影响呀?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还追溯到了婴儿时期,从传统的哄睡开始。

作者推崇慢慢哄睡才是对婴儿的尊重,放任婴儿不管,任由婴儿在一旁啼哭是忽略婴儿感受的表现。

如果多次且长期这样做的话,孩子在婴儿时期就感觉不到安全感,即使长大后依然会延续这种被忽略的感受。

仔细回想,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确实做过一次不太对的事情。

那时哄她睡觉,抱着哄很久她都不睡,最后实在情绪失控任由她在一旁啼哭,想着她哭累了就睡了,那时的我真的太无知了。

可那个时候什么育儿知识也不懂的队友,就会不忍她女儿在床上啼哭,孩子没哭五分钟就把她抱起来了。

或许那就是出于普通但伟大的父爱,而我那时候的状态应该也不好。

估计也有长期哄不好孩子的烦躁心情,不然也不会那么狠心让孩子哭五分钟而不去抱她。

书中还说,亲子关系其实在你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与孩子之间天生就有一种情感上的羁绊。

如果从怀孕时候就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对待,那么你们的亲子关系一定不会很差。

但是我们大部分都是家长都是把孩子当成客户或者被投资人对待。

从孩子还没出生,我们就一直在投资,花钱、花精力,我们很希望孩子像客户一样能回馈我们一些“业绩”,像被投资人一样,给我们回馈高额的回报。

可是作为投资人的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有时候投资也会遭遇失败。

而且这失败的概率都很高,而客户也有很多丢失和没有成交的时候。

大多时候都是处于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局面。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从没想放过孩子,认为,孩子一定要超越父母,不然对不起自己多年来的付出。

最近爆火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剧中玫瑰的父母特别尊重孩子的感受。

尊重剧中儿子选择的恋爱对象,尊重玫瑰的每一段感情,不论对方是不是自己的理想型儿媳妇和女婿,都不会过多地干涉。

如果作为现实中的我们来说,书香世家,住在清华大学的大院中,肯定特别会在乎孩子的另一方是不是会给自己丢脸、丢面子。

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从一开始不会做一个好的父母,那么慢慢学习。

与孩子一起成长,即使最后做一名合格的父母也是我们的进步。

最后与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话:“我们应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试图控制她或责骂她,而是陪伴她,跟她一起感受,让她知道她不孤独。无论孩子几岁,这都是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

以上与大家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