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小智的案例。在读原始案例陈述的时候,我对小智的印象主要是两点:听话省心和胆子很小,也可以理解为因为胆子很小所以听话省心。
说到听话省心,我想起假我去社区做抗疫志愿者的时候,遇到社区一个工作人员,正好她有个亲戚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现在在另外一个班,我们聊起这个孩子,一致认为这个女孩非常非常听话,特别省心。的确,这个女孩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文文静静的,在班级基本不多说一句话,上课时老师如果不提她问,她一节课基本上不会说一句话,作为班主任,如果不找她谈话,她也基本上不会来找我,就算找她来谈话,也基本上是问一句答一句,就像刚进荣国府的林妹妹一样,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平时学习也很用功,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她来找老师问问题,因为从来不会不交作业,上课也很认真听讲,所以老师也很少注意到她。总的来说,最初认识她时感觉她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特别省心的孩子,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个省心的孩子其实也让人很担心。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是一个走读生,所以我们班有个住宿舍经常会托她帮忙买东西,夏天的时候买饮料,但是经常不给钱,一次两次可以说是忘记了,但三次五次就很显然是故意占便宜了,这个很乖的女孩觉得不好意思找那个住宿生要钱,只好拿自己的零花钱贴补,这样过去几个星期,终于被妈妈发现了,但她还是不好意思找那个住宿舍要钱,也不愿意找我,还不让妈妈找我,后来还是妈妈悄悄打电话告诉了我,还一再请求我不要直接找那个住宿生说这个事,怕女儿会觉得难为情。虽然后来我很委婉地在班级暗示了大家,但是我还是很担心这个女孩以后的发展,听话省心固然是优点,但是这样也会有很多弊端。比如很容易被忽略,因为省心就会减少人群中的存在感;而且省心很多时候也会演变成怕麻烦别人,遇到事情不敢求助,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这样的孩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擅长与他人沟通,也就失去了锻炼自己合作能力的机会。
说回小智,小智的听话省心实际上是缺少安全感,他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粗暴的方式,所以没有安全感,怕做错事被责罚,所以小心翼翼尽量避免被老师发现关注。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像案例中的小智这样最终什么都做不好,还很介意别人说自己不好;另一种也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责罚,所以在巨大压力下刻苦学习,表面上乖巧优秀,内心里却心思敏感,甚至心理承受力极差,最终有可能因此导致紧绷的弦断掉,做出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去年发生的张一得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痛惜说那是个多么乖巧多么优秀的孩子啊!说真的,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自家孩子不乖,我很想告诉他们其实孩子不乖真的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孩子太乖了反而要引起高度重视呢。《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很多观众说乔英子听话得让人心疼,她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去看爸爸还要小心翼翼顾及妈妈的感受,失眠多日都不敢跟妈妈说,所以最终她的崩溃也是意料之中的。当然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很乖巧听话的孩子最后长成优秀的大人,比如王源,他自述从小一直都比较乖巧的,连挨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爸妈打我,那就是我做错了事情”。没错他现在很优秀,但这不代表他内心不曾有过遗憾,毕竟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中都需要有那么一点点释放天性的空间吧。
而作为班主任,如果自私一点的话,谁不愿意遇到乖巧省心的学生啊,但是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个乖巧省心得让你经常忘了班级有这么个人的学生,你可千万别大意,更应该多花些心思,要判断她是韬光养晦还是性格内向,抑或是自卑甚至自闭,如果是内向、自卑甚至自闭,就千万不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一定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千万不要等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再慨叹:那孩子平时很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