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和机器人一样,用数值控制每一块肌肉,调节每一种激素,处理每一个神经信号,那么人根本无法存活,因为即使举手投足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都是海量的。为了更好的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如此分工,意识便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更高级的社会活动。
这就是进化的力量,然而进化是一把双刃剑,意识分层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因为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学习,但是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就像身后有一个影子,他能影响你,但你不知道他是什么,回去看一片模糊。这种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而迷茫和恐惧又使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遭到各种困扰,继而影响人生的走向。
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人生也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严重,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清醒。
通过学习知识,可以消除模糊。不幸的是,人类天生不喜欢学习和思考,因为这类事情极其耗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对生命的威胁。而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努力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娱乐,享受,所以本能通常是阻碍学习的,而人若不学习,又无力克服本能。这个怪圈,使我们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必然陷入混沌,若非外力压迫,或牵引,我们往往很难跳出。
好在社会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主动进入反本能成长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能人共同遵守的学习法则。
比如:
《思考力》一书中提出: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刻意练习》中核心的方法论是:不要重新练习已经会的,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
《原则》中列举了生活和工作的原则,用以指导自己行事
《超越感觉》告诉我们: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迷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与此
消除情绪模糊
认知模糊来自内部,情绪模糊来自外界。人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烦恼,但多数人习惯被动承受,少有人乐于主动面对。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这样描述人们对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的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的简单。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妙关系,而承受痛苦则只需陷在那里不动。虽然被动地承受痛苦也耗费很多能量,但在基因的影响下,人就是不喜欢主动耗能,所以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然而回避痛苦并不会使痛苦消失,反而会使其转入潜意识,变成模糊的感觉。而具体的事情一旦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中的要小的多。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
就像3千米跑步考核开始前,不知名的恐惧让人紧张的全身发抖,而一旦开跑,不得不与恐惧正面交锋,就会发现3千米考核也不过如此。如果我们再积极一些,学会一开始就主动正视它,拆解它,看清它,或许那种紧张就不困扰自己了,我们甚至能从容地享受比赛。
有些事一旦进入潜意识,可能很难消除,比如童年的不幸经历,虽然意识早已将其淡忘,但潜意识却始终保留着这些印记,并隐蔽地影响我们的性格和行为。一些严重抑郁或精神失常的患者有时需要接受催眠治疗,而心理催眠师在治疗时使用的一切手段其实都只是为了做成一件事:唤醒潜意识里痛苦事件,让患者重新面对它、看清它、从而将其彻底化解。
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是上台演讲、回见某人、还是思绪纷乱?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发生?
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一层层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坦然地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极度透明。虽然直面情绪不会让痛苦马上消失,甚至短时间捏还会加剧痛苦,但这会让你主导形势,至少不会被情绪无端恐吓。
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一旦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通畅无比。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选择模糊就是:我们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
选择模糊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的逃避。远古时代,祖先看到草丛在动,无法得知里面有什么时,就会产生很强的应激反应,来防范随时可能跳出来的狮子。为了活命,“逃避不确定性”被写入了我们的基因,所以当我们有模糊的选项时,我们就会不自觉的选择那个最清晰、简单和确定的选项。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想让自己更胜一筹,必须学会花费更多的脑力和心力去思考如何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我们比拼的不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还有成长的模式。在这条赛道上,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地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
消除模糊需要主动反本能,所以这必然是一条更难走的,不过也无须害怕,鼓起勇气面对就好了
潜意识有时会发出一些微弱的信号,凭感觉就能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成甲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学习方法,凭感觉学习。叫做”熔断不读书法“,意思是:读书时,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即停止读书。开始做下面的事情:
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启发?
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tips: 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凡是被某件事击中,”懂了感情“,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追问原因。
为什么这个电影桥段让我感动,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喜欢?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
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于这段剧情了?
这就是高手学习的方法: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文中的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原理就是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更好的读书方法是:读完整本书之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助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引导精力投入,快速提升自己,因为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切,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
凭感觉找人生目标
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很多人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费尽心思地分析什么事情最值得做,最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变得很有钱”或“被别人崇拜”。这样做的目标不能说是错,但往往不长久,也无法给人真正的动力,因为这是理性思维权衡利弊和考量得失之后的结果,其动机往往来自“自我索取和外在评价”,时间一长,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使动力枯竭。
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比如《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书的作者一稼就提出 6 条寻找人生使命的建议:
-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 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 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什么事情让自己最触动,而不是用脑去思考什么事情最有利。理智的分析和计算无法解出内心的真正需求,唯有感性的觉知和洞察才能让答案浮出水面。
如何捕捉感性
- “最”字法。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让你眼前一亮,心中泛起波澜的人和事。
- “总”字法。平时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跳出来的某些重复念头,或心力总是挥之不去的事。
- 无意识的第一反应。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来自潜意识的真实信息。
- 梦境。梦境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可能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灵感的启发。
- 《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书中的作者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身体给我们的反馈和预警。身体很诚实,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的不适,都会通过身体如实的表现出来
- 直觉:给一些来路不明的、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相信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