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子君说健康,每天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健康知识,血脂高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今天我们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和出血样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容易的,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我们都要应该要了解和积极预防的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有四高一多”的特点
1 发病率高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而且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2 死亡率高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3致残率高
而幸存下来的患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3 复发率高
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
心脑血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
次要原因
再者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很多人又不太运动,无法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结果身体里脂类醇类物质越来越多;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
心血管疾病,主要症状大概有胸闷、心慌气短;心率不齐;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舌质紫暗、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时;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
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
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
心脑血管疾病后果很严重,预防剩余治疗。我们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两点很重要
1 荤素菜合理搭配
食物中中的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脑、猪肝、皮蛋、鱼子、蟹黄、鱿鱼、奶油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多量摄入会导致血胆固醇增加,促使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而植物性油脂含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控制饮食中动物脂肪的摄入总量,降低饱和脂肪比例,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成分,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约10%,甘油三脂降低30%。
2 少吃多餐
控制好进食量人体的热量
热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我们多吃蛋白质类食物多如瘦肉、鱼虾、禽类、蛋类、乳类等,植物性食品如豆类及豆制品中也有。少吃脂肪,比如少吃肥肉,炒菜少放油,碳水化合物适度就可。如果不控制食欲,超过了身体的热量需要,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体内,使人发胖,血脂增高,致生动脉硬化。中医有句话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的就是经常饱食,会损伤胃肠功能,导致胃肠病的发生。长期的饮食过量,体内的脂肪过剩,会使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预防的方法有哪些呢?
保持血压稳定。每天最好早晚测量血压两次,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调理。 精神要放松。不管遇到开心的事或是悲伤的事,都要以平和心态去面对。
体育锻炼要适度。运动量不宜过大,额头上微微出汗就应立即停止。
饮食要科学合理。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控制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
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在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深呼吸,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澡。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造成心肌缺血。
少要感冒。及时添加衣物外,晚上睡觉要关好窗户,不要让外界冷空气吹进室内。
不要盲目急救。一旦心梗,要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摇晃病人,及时打120
通过以上的分享,我们心里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了大致的了解,平时我们积极预防,即使身边家人有人得病,我们心里也不慌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朋友们的收听,我们明天再见,祝每一位朋友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