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的觉醒》有感2

影视剧《人世间》中有段话很经典: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可往往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让我们很多人的内心世界万马奔腾,经久不息。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有多少人天黑矫情,天亮拼命?又有多少人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正是因为这诸多不易,我们才更要倍加珍惜。其实,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不较劲的智慧:一半理解,一半算了;内心兵荒马乱,嘴上一言不发。

找到情绪反应的触发点

我们之所以能原谅所有人,却唯独和亲近的人相爱相杀,皆因在乎。当你什么都不在乎了,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开始,那时你才会真正懂得:无能为力叫顺其自然,心无所谓才叫随遇所安。

弗洛伊德说: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事情,其实都可以从童年和过去的经历中找到原因。而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在无意间烙下的。我们常会前一秒对孩子河东狮吼,下一秒追悔莫及,三天不过又旧戏重演,并不是因为我们不长记性,而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后悔,但对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因为我们被过去的经历所羁绊,从童年发展而来的情绪模式操纵着我们的反应,所以情急之下就会做出盲目地反应。

想要改变现状,就要一方面观照内心,从事件中抽身出来,认清问题的真相,搞清楚触碰我们心灵的到底是事实还是自己的想法或感受。然后内观自己,理解内心,并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经历对今天造成了什么影响,继而通过重建认知打破自己,而非试图去改造他人。另一方面观照外界,存在即道理,现在正是存在,存在证明正活着,活着才能思考,思考才能使我们进步。

事实上,我们厌恶一个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遭人厌,而是我们的情绪被时间冻结了,这种憎恶感由我们固化的内心感觉而定;受我们的刻板印象和我执影响。我们此时厌恶的可能根本就不是眼前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言语或行为触碰到了我们的心灵按钮,触发了过去不好的回忆,我们厌恶的甚或是自己这种挥之不去的感觉。

认识真实的自己,尊重孩子的本来

父母与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是时间概念的冲突。父母们是以未来为导向的,他们习惯性地认为,下一秒发生的事情才有意义,而不是当下的事情,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他们认为拥有一个成功人生的唯一途径,就是永远保持忙碌和掌控;认为生命就是要不断推动自己,优化自己,获得成就。 为此就总是为孩子们的未来而担心忧虑,总是因为害怕孩子会“错过”了什么,成为不了自己希望他们成为的人而不断给孩子施压。

孩子们却相反,他们活在当下,他们能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不会去想太遥远的未来。他们认为生活是一场伟大冒险,对被父母安排好的人生没有什么好感。

追根溯源,顺势而为

亲人之间的矛盾,不能完全以是非对错论处,只讲立场,不争对错。孩子有时候说话是会伤人的,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而一般情况下,人的思维逻辑都是:考虑自己的问题都是从意图出发,看待别人的事情都是从行动出发。

任何一个问题出来,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正映照出我们所有不真实的一面。我们不能把焦点全放在孩子的行为上,盲目冲动地反应,而应仔细思考这些反应背后的驱动力。要清醒地意识到,触发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是我们的恐惧;是根植于我们过去受过的伤害以及幼年时期的痛苦之中的;是我们自己未解决的情绪问题,而非孩子们的表现。孩子的行为,不过是一阵风,把我们内心那些情绪的余烬煽成了火焰而已。孩子只不过是在做他们自己,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孩子的行为问题,而是为什么这样的行为会惹怒我们。不但这样,我们还要认可与赞美孩子能真诚地对待自己。因为,一个珍惜和重视自己存在的人,也同样会关心和保护他人的权利。

孩子对学习与生活的退缩与逃避,是针对父母的焦虑反应做出的反应,因为他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其实,孩子们无须别人设置目标作为动力,也无须奖赏来诱惑他们前行。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为自己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来认识自己的天性,觉察到他们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而获得重视。这样,他们便能感觉充满力量。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从最深层次理解他们,看到他们最原始的自己。而孩子能拥有多大的力量,是由父母如何看待他们、如何认识他们决定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读《家庭的觉醒》,观点十分震撼,是以前闻所未闻的,让人醍醐灌顶,感触良多。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想花很大的力气去...
    4be183d7ab27阅读 9,408评论 0 1
  •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无非就是精神自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非他人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的人。 就像纪伯伦说的那样:...
    忻玥阅读 4,472评论 11 14
  •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育儿的知识和盲区,而且它上升到了生活的哲学的高度。通过这本书,我...
    静待花开_11ce阅读 4,520评论 0 1
  •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真的理解孩子吗?我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我没有。我有的都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感受,然后按照这个标...
    洞穴人Jane阅读 5,170评论 0 1
  • 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家庭的觉醒》。这本书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书友强烈推荐给我的,他说这本书让他醍醐灌顶。我就很好奇...
    六一幼教阅读 5,84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