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似乎很多人都懂,但在生活中我们却不一定都会用。
比如一家人应该是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给予温暖,齐心协力共同经营。但实际上是,在外装“孙子”,在家做“大爷”。恶语专挑亲人来,所以伤害自己的不是毫无关系的他人,往往是最亲近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就是认识不够,不够真实。首先应该认识到“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就如《宫之奇谏假道》中的虞公一般,认识不到位,却又不听从他人劝告。一开始把宝压在同宗之情感上,被反驳之后又把宝压在鬼神上,从而放手去赌一把,唯独就不实际地看清形式,从而牢牢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和家庭中总是希望另一半能多厉害,孩子成绩能多好,却不知自己可做能做什么?一旦对方做不到便拉踩,于你有害而无益,岂不是同一个道理?
其次,是不够真实。文章中的虞公和生活中的你我他必定不够真实,才会去指望他人和鬼神;必定不真实,才会有虚荣心,缺乏勇气和力量;必定不真实,才会看不清形式。
故,唯有学而思,思而学,觉敬自知方能慎终如始。
《宫之奇谏假道》全文如下: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