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是我军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支部队,在西征过程中几乎全军覆没,我以前见到的记载都讲:最终只有李先念带领400余人抵达新疆。而我在瓜州“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中见的资料却有所不同。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然而8万多人的部队在贫瘠的陕北一带很难生存,同时还面临多支国民党军的围剿,党中央便有继续转移的打算,甚至要再次长征,而转战的方向便是宁夏与河西走廊,于是决定发起“宁夏战役计划”,派部分兵力先行建立根据地。参战部队主体为红四方军以及一方军的红五军。但当2万多人渡过黄河后,阎锡山的军队赶到渡口,红军后续部队受阻,西出人员只得仓促西进。
由于苏联原计划援助我党的武器装备由蒙古输送改为在新疆交接,于是西进部队的三个师编为“西路军”,目标是向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络线。领导层为: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李先念为第30军政委。
西路军面对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西北的军阀马家军,起初红军打了几次胜仗,但我军武器装备极度匮乏,又无根据地作依托,消耗极大。反观马家军不仅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且拥有强大的骑兵,我军急行一夜,敌人两三个小时就可尾随而至,非常被动。再加“西安事变”的爆发,在西路军是西进还是东归问题上出现反复,迟迟滞留河西走廊,使得马家军以为红军要抢占其地盘,因此拼命予以阻击。经过大大小小20多场战斗后,西路军已锐减至3000人,于是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红石窝村召开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报告;另组建中共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任书记,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统一领导剩余部队的行动。
当李卓然、李先念所率余部抵达瓜州时,只剩下1300人。许多人提出要攻打敌人兵力薄弱的安西古城以获得给养,然而情报有误,守城敌人实为一个团,红军再次遭遇重大损失,此战也成为西路军组织的最后一场战役。1937年4月,李卓然、李先念带领400多人历经千难万险到达甘肃与新疆交界的星星峡。当时统治新疆的盛世才亲苏亲共,我党在此受到礼遇,西路军剩余的人员得以安全转移至乌鲁木齐。
然而为何史书对李卓然的功绩予以忽视呢?这与其在长征中支持张国焘南下另立中央有关,在1938年他受到组织处分,但李卓然对党始终忠诚,并无私心杂念,只是受张国焘的蛊惑而已。建国后李卓然曾担任马列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在文革中受到冲击,1989年病逝,享年90岁。按照他的遗愿,部分骨灰撒在河西走廊,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为其建墓立碑。
在李卓然墓前,我心怆然,上万红军将士血洒河西,可歌可泣,而他们又由于受张国焘的影响,多年来得不到宣扬,实乃悲剧中的悲剧。如今中央已对这支部队予以客观评价,先烈可以安然于九泉之下了。我低头对着李卓然墓碑默哀片刻,向英雄致敬,向所有西路军将士致敬!
2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