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终考试结束了。
虽然说成绩不能代表一切,自己也不喜欢以成绩论英雄,但成绩毕竟是一个学期学习的最终展示,自己终不能完全免俗。
看到大家的成绩,的确有些不满意。不过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不同,根据这些年的经验,觉得数学等学科,开始学习时成绩往往不错,可是学得内容越多,成绩往往会下滑,往往呈越考越少的趋势。而语文学科不同,随着积累越来越丰富,学生年龄增长,理解力增强,成绩往往会攀升。正因为这样,自己一般不会对学生感到失望。
这次的考试,发现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考试,让自己清晰地看到问题。
一、搭建台阶
古诗文阅读部分,古诗词赏析考察的是杜牧的《赤壁》,一是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二是赏析这首诗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感觉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容易理解,以为上课时,大家的学习已经能够把握作品情感,及至看到试卷上同学们的回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思念家乡,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等等,五花八门。关键不是大家回答错了,而是根本就缺乏相应的常识、积累。看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时,搭建台阶方面,需要再多些思考。
二、倾听思考
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六小题是材料分析。两则有关网络的材料,第一则比较容易理解,第二则材料不太容易读懂,不用说回答问题。感觉读不懂的关键是平时倾听思考的习惯不好,不会倾听,不会思考。课堂环境处处是学习资源,不仅老师的讲解是学习资源,同伴的回答也是学习资源,学生不仅需要与老师互动,与同伴的对话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任重道远。学生没有思考意识,自己虽然反复强调思考的重要,用小组竞赛等方法吸引学生思考问题,感觉现在反而不如六年级效果好。
这些需要今后多努力,不断摸索,寻找合适的方法。
三、语言积累
以往的学生,到八年级时,会有不少学生作文开始有起色,会有些学生写作文,语言表达达到新的高度,写得特别棒。感觉这一届学生在这方面不如往届的学生。自己在这方面的引导投入也与以往不同。以往从接手班级就开始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给学生做课外朗读,作品分享等。本以为现在家长生活富裕了,给孩子的零花钱更多了,孩子可以用来买课外书,不用像以前一样为学生做课外朗读了。但是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样,并且现在的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媒介,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吸引了他们太多的精力,他们反而对文字缺乏兴趣。这时候不应该放弃。反而需要投入更多。想想我们之前的讲故事,讲古诗词的活动,都因为班级调整的打击,中断了。其实这些活动还是应该继续下去的,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要想提高语言文字表现力,只能是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