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如何和自己相处。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内心应该有个恐惧点,要不,怎么总害怕一个人呢?
比如今天儿子儿媳要带着宝宝去宿营度周末,当我知道他们晚上就走时心头一阵难过,今晚一个人在家呀?
是不是有点好笑,难得的平静,可能很多人求之不得呢。
为什么害怕一个人?自己到底恐惧什么?
这个问题在一次和儿媳畅谈中梳理过。
从小到大,我都很孤单,童年没有玩伴,转学后,到了新环境,自卑让自己蜷缩在自己的圈子里,到大学好不容易有了闺蜜,现在也各奔东西了。
一直以来,居所都很宽敞,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所以从来不向往大房子,倒是对温馨的小居所很向往,特别喜欢日式风格。
工作后几乎都是自己一间办公室,甚至宽敞到有衣帽柜,食品柜。羡慕那些有很好同事关系的小集体。
这么多年,辗转了几个城市,都是孤影幽魂一样,没到夜幕降临望着一扇扇窗里的灯,都特别羡慕那些幸福的人。
终于,夕宝的到来,让我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了。
虽说带娃儿的日子真的不轻松,但还是一晃夕宝就上了托班,我又开始自己陪伴自己。
那种恐慌再次降临。
昨天刚好遇到晓月分享主题高质量陪伴自己。
这次分享,让我知道并不是自己有这样的恐惧,这样的恐惧也不是问题,关键他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造成害怕一个人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在自己潜意识会觉得一个人是孤单的,一个人会生活的不好,一个人会将就生活,随便吃吃,生活质量会降低。
表面看来,我不会自己生活,需要他人陪伴助力,有他人我愿意付出,那样的日子才有意义,我期待生活在热闹中。
但事实是,我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并不适应闹渣渣的情景。比如,前几天遇到的大姐,邀约我参加他们的圈子,我去看了看,便拒绝了,那些人看起来就不好相处,不想招惹是非。
通过聆听老师的分享,我对自我陪伴有了新的认识。
自我陪伴,它其实是可以涉及到这个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很多方面我们可以去练习,比如说我自己可以陪伴自己看书,我自己可以陪伴自己看电影,我自己可以陪伴自己选衣服,我自己可以陪伴自己吃饭做饭等等。
先从一个人是孤独的这个概念,慢慢的转换成“我自己可以高质量陪伴自己”,然后再开始行动。
学会自我陪伴,高质量陪伴自己,可以让自己越来越有安全感。
高质量陪伴自己是建立自己的生活圈,体验自己的人生,不仅对自己也能让孩子有他们的成长空间和过自己人生的权利。
这场分享来的太及时了,要不我真的会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影响亲子关系。
其实,我已经在践行了,每天的旋转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实修方法。
老师说苏菲舞是勇敢者的游戏。
他告诉了我恐惧发生怎么办?
看见它,接纳它,我与你同在,我们一起去探索,看看会发生什么?脚步不停下来,每一步更坚定。
旋转时跟自己说:此刻是全新的我,昨天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忘记昨天发生的一切。
今天的波斯旋转慢慢有感觉了,核心收住,身体放松,身体和头一起甩了起来。
每天都有新的感受,学会高质量陪伴自己,才能遇见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