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者在练习作品的过程中会发现,一首作品如果练得遍数多了,很容易就会背下来了。
这里所说的背下来,不是用嘴去背,而是借助自己的乐器,通过头脑中的信息回忆,将乐谱内容变成音响效果的过程。
我们都明白,这是熟能生巧的缘故。宛与洛今天为大家“深挖”一点:
这是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记忆“套路”,从而使我们背下来乐谱。
明白了这些“套路”,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背谱。
一、通过作品背景背谱
我们在学习一首新作品时,一般都会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这些背景知识则为我们的背谱,提供了一个“大方向”。
比如,学习一首蒙古族的器乐作品,我们会联想到蒙古长调与短调的音乐特征:长调婉转悠扬,旋律绵延起伏;短调节奏紧凑,速度较快,旋律起伏性要弱于长调。
这样,在演奏乐谱时,学琴者便会根据作品的风格、背景,有意识地“捕捉”相关的音乐特征。
比如演奏到长调后,便很快记下这段、这个位置处是长调的旋律,以此便于记忆。
二、通过作品结构背谱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结构。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三段体,有的是加引子的结构,还有些则加了结束句。
很多情况下,学琴者在练习作品时,都是根据作品的结构进行记忆的,只是我们一般不会察觉到。
三、通过旋律走向背谱
在演奏作品时,甚至在清唱乐谱时,旋律的走向就会转化成音响效果,传入演奏者耳朵中,从而巩固印象,便于记忆。
有经验的演奏者,会在第一眼看到乐谱时,头脑中会自动生成虚拟的“音响效果”。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快慢交替……这些特点会被迅速“整合”,形成一份又一份的“章法”,便于记忆。
就像书籍《刻意练习》中对象棋大师的描述:
“国际象棋大师并没有培养令人不可思议的记忆力,来记住棋盘上单个的棋子;相反,他们的记忆是取决于背景的,也就是说,只针对那些在正常棋局中出现的棋子位置进行记忆”。
符合规律的,记下来;不符合规律的,可以不记,也可以硬记。
四、硬背
最笨的方式,恰恰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硬背乐谱,没有什么“套路”,有的只是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形成的“机械记忆”。
对于那些背景不明确、结构复杂、旋律走向怪异的作品,硬背反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