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是我们大家特别熟悉的作家。她写了很多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而尤以她的“流浪文学”最具吸引力。从这些随性而发的散文当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三毛,她的生活琐碎、情感波澜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热爱与思考,无不真实坦荡地体现于这些文字当中。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陌生、荒芜又充满魅力的地方。撒哈拉大沙漠,那片茫茫沙海在她的笔下缓缓地向我们揭开它最本真的模样。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本书《撒哈拉的故事》,走进撒哈拉大沙漠,走近三毛。
那份前世的乡愁
说起去哪儿旅行,或是对某个地方的向往,或是心中的第二故乡,或是冥冥中地对某个地域所产生的犹如“乡愁”般的情愫,我们大都首先想到或发达繁华、或静谧优雅、或浪漫绮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江南水乡、欧洲的巴黎、美国西雅图、日本北海道等等无法尽数的美好所在。而很少有人会向往戈壁、荒野、沙漠等交通受阻、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
这一点,三毛与李娟有点相像。在李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牧民的生活场景,以及那片荒野、山谷、戈壁的荒凉与固执,人们的坚守与希望。三毛也一样,她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想必是选择的地域坐标的不同,一个是中国西北,而另一个则是非洲北部。
偌大的地球,三毛选择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似乎是莫名其妙地,她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一片陌生又狂妄的大地,而就其本人而言,那里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无从解释的“前世的乡愁”。撒哈拉大沙漠就如同三毛的梦中情人般吸引着她不顾一切的迎上前去,而挚爱她的荷西,那个西班牙男人,却赶在三毛前面去非洲谋了一个差事,先到撒哈拉去了。
这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第一第二篇《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当中多有体现。如此,三毛沙漠中的生活以及她的文字中增添了许多深情的东西。
三毛与她的外国人老公荷西
到撒哈拉不久,荷西便紧锣密鼓地张罗他们的婚礼,虽然整个过程不太顺畅,但他们还是在这片心中的故地结合了。我刚刚已经提及,关于他们结婚的过程,三毛在《结婚记》中描述的很是详细,有心的读者可以一睹为快。
现在我想说的是,他们婚后在沙漠的生活。我们可以从《沙漠中的饭店》、《荒山之夜》、《白手成家》这些文字里了解一二。不用细想,这儿的生活肯定是单调乏味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步步维艰,但坚毅的、细腻的三毛却将它演绎出诗意来。
她间或能从台湾的父母那里得到些食材,却把餐桌升级为“饭店”的档次,很多朋友都来家中品尝她的中国菜。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奇思妙想变废为宝的本领,再加上家人和朋友给她邮寄过来的生活小物件,使她家庭主妇的身份在操持家务上发挥到极致。她的家,在那片名副其实的寂静与荒芜里,被她打造成奇迹般的淡雅、精致之所在。
其实,这也说明了一点,无论生活在哪里,热爱生活的人总能以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独到的底蕴与风采。
撒哈拉的故事
在《悬壶济世》、《芳邻》、《收魂记》这些文字中,我们大体了解到三毛在这里的生活。三毛之前说得很清楚,来这片地域,主要目的是旅游,四处走走,到处看看。除了了解当地的风情,更主要的是使自己更真切地融入这个世界。
所以,一有时间,她就会去到沙漠的深处。和其他普通旅行者不同的是,三毛除了观赏、思考、记录之外,她还希望和当地人沟通,渴望着融入他们其中,与他们做无障碍交流的朋友。她怜悯当地人贫瘠落后的生活和思想,他们没有医疗保障,就连基本的家庭医护常识和常规药物都没有。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地终日藏在面纱下的妇女因为医生是男的,宁愿被大大小小的病痛折磨病死,也不会去看医生的。所以,就有了三毛的“悬壶济世”,她自己的家用小药箱成了和当地人建立友谊的最直接可靠的桥梁。
《芳邻》中,三毛的那些邻居隔三差五地来她家借东西,几乎具体到你所能想象的所有生活日用品。更有甚者一小孩,每次吃饭时都会来她家借刀叉……这些与当地撒哈拉威人的日常相处,读起来感觉挺有意思、挺有趣的,但也可以看出三毛的些许无奈,以及对撒哈拉威人的同情与包容。
生活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上,人与人之间因为地域的差异,形成完全不同的文化与风俗。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人们的生活贫瘠寒酸,他们的思想愚昧甚至接近无知,但他们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任何人无法看轻、不可抗拒的骄傲。
还有《爱的寻求》、《沙巴军曹》、《哑奴》、《哭泣的骆驼》中,三毛更是让我们对这儿的民族有了清晰透彻地认识。这些有血有肉、最本真的生活点滴生命痕迹,你不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是永远无法看到的。这里面有爱情,有忠诚,有执念,更有可歌可泣的不同种族间的真情。所有这些它会让你感到,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世界,却是有着人类所共通的情感和追求。生而为人,在大家的心中都有着最敏感、最柔软的一部分。
读书收获
我一直持有一种信念,那便是读书就有收获。读书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阅读快感,也从深层次里引发我们的思考。
像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类书籍,是属于她自己的生活散文,以游记、见闻、生活感悟的形式面向读者。而通过这些,除了使我对三毛这个人的异于常人的个性和她对待人生的态度、选择进行顶礼膜拜外,从这本书中收获最大的还是对于非洲那片陌生土地的认识。
从一本书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地域的文明与文化,是何其幸运何其满足!换个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希望自己也能踏足那些能引发我们无限想象的土地,但太多的主客观原因,使我们做不成三毛,于是,这本书便成了我们接近梦想最便捷的途径。
书中有那么多感人心扉的场景、故事、风情,更有远离那片土地的人无从体会的孤独、空旷、飞沙、风暴、交流的障碍、生存的困顿,生命的安危……所有这些及它们所引发的思考,是我读此书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