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着孩子见缝插针的看平板,心里还是有些焦虑了。焦虑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看没完没了,约定好的时间分散不好计时,过多的要求反而会使他感到匮乏感而激发看的念头。那就接纳现在的状态,采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让孩子来主导规划计划。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之后孩子回来后,就跟他边玩边聊,一边揉揉他的小脸蛋。
我:“孩子,妈妈很想听听你看平板时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如何?”
孩子:“我就是觉得情节很吸引人。”
我:“嗯嗯,我也觉得是。那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想看呢?”
孩子:“有空的时候就想看。在有空了也想看书。”
我:“好,很诚实,那你说我有空了还想跟你玩桌游呢?怎么办?”
孩子:“好啊,我也很喜欢玩。”
我:“还有没有玩的别的呢?”
孩子:“打仗。”
我:“嗯嗯,也是好玩法。还有吗?想不想跟我一起跑步呢?”
孩子:“可以。”
我:“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呢?”
孩子:“有,还可以打羽毛球。”
我:“嗯,这个我也很喜欢打。看来闲下来干喜欢的事不少了,咱们可以分配分配时间段,玩起来么。”
孩子:“好,我饿了,妈妈,饭熟了吗?”
我:“熟了,你爸就回来了一起吃。很饿了的话你可以先吃。”就这样对话暂时告一段落,吃饭时孩子也继续看了一会平板就主动写作业去了,其实静下来想想孩子选择这个方式也是一种放松。写作业的空隙我看他也会偶尔看,说明那个时间点需要转换一下,如果能做到一心二用不是也是一种能力。一方面群里的大姐解析的对,我该反思一下我的陪伴质量和用心程度。多找一些喜欢的游戏书籍引导淡化。还可以在情绪平和时继续头脑风暴。
积极归因:现在自己的情绪管理确实进步多了,遇事不再是冲动立马进入杏仁核掌控之下,即使有了情绪也可以很好察觉,积极转念,也相信孩子首先是他们自己,然后才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即使是选择了绕弯路,父母要做的还是给与尊重,给与温暖,爱和理解,让孩子走向自己的世界。
今天早上的学习太受用了,太投入竟然没发现别人叫我,而且是朋友的2岁多小孩一直跟在我屁股后面走了好长的路才发现。他很喜欢我,看到我就不理他妈妈了。也许天然喜欢小孩的缘故,小孩都愿意亲近我。跟他们相处聊天,带给我太多惊喜。也真正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下面我想回顾梳理一下今天的课程。感觉确实很好,也分享出来让大家避免在掉这样的坑。今天的主题是《永远正确的父母是最失败的家长》,就让我想起来以前对待孩子,回想以前就觉得对孩子是用尽了心思,时时刻刻都是孩子,想给他最好的,但最后发现孩子很爱发脾气,很倔强,也一点不理解我,反而有时候就专门气我。感觉很挫败,伤心,就心想怎么就摊上了一个这样的娃。就是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没有想过反思教育方式。这是一个坑。只在向外索求的状态。不学习,不改变,不反思,“三不”家长行列。坚持“三不”家长就容易培养出内摄动机强的孩子。
坚信自己永远正确的家长,也就特别擅长对孩子进行心里操控。通过影响孩子的心理,感受,情绪和想法等控制孩子。比如:
1.进行动机分析,就像老板会在员工请病假时直接骂回去“你有什么病,我看你是懒病”,2. 否认感受,在孩子写作业时遇到困难不愿意写了,就认为孩子没有上进心,态度不端正。3. 压制性思考-为你好模式:当孩子起情绪了,认为这样发脾气是不对的,还有当孩子质疑为什么要学习,学英语时,就说是为你以后发展好。
4. 故意反叛:有一段时间,孩子就说,我很气愤的时候就想惹你生气,跟你对抗,你说什么我就偏不,也进了他是被要与妈妈捣乱的想法控制。还有就是,和孩子沟通,以前多是我说为主导,孩子说的为辅,还以为自己沟通的很好呢,其实这个不属于积极倾听。
细数这些坑历历在目,但不在内疚状态,在那种思维状态下,我是绕不开这些过失,也是我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深挖这些坑的源头,改变自己的认识,改变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即使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依然要有信心把自己给捞起来。
积极归因:总结走过的这几个月,通过学习,情绪管理,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最大的进步就是现在写作业更主动了,自觉了,写作业的过程也基本没有大的情绪。有情绪了我也接纳,孩子情绪也就慢慢流动了。也充分相信学习和思考是通向谦虚的路径。做成长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