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非常有名,现在也有很多非暴力沟通的讲座和培训,我知道身边很多朋友都学习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学校的故事妈妈也开展过这本书的学习和分享。不过我最早接触和学习沟通的方式还是在早妈的讲座上。今天,翻阅此书,感到似曾相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和过程是从观察、感受出发,发现需求和提出请求。这让我回忆起早妈和我们分享的pet课程,似乎不谋而合。这本书让我再次意识到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我们不认为自己是暴力者,可是我们的语言常常使用了暴力成分。
虽然上过几次沟通表达的课程,可是当我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仍然发现读这样的书不简单,不轻松。我认为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我依旧没有把之前的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依旧按照固有的习惯说话和思考。所以并没有很快速理解书里的内容。第二,书中很多举例情景里分析感受和需求时,我也很难快速回应到底有什么需求,尤其当我阅读倾听章节,对他人作出回馈时,我发现自己很难和书本里作者一样,准确找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让我很难受,也无法顺畅阅读下去。第三,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转变的书,阅读过程不像小说一样越读越精彩,越到后面你越需要再看看前面的章节,试图把这些串联起来并且运用起来,否则你很可能又忘了逻辑上的链接。而且非暴力沟通不是立马成功的,当我阅读的过程中,也出现好多情况下我仍旧在吐槽和寻找对方的问题,而没有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让我我感到失望,难受。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虽然只有200页,但里面有大量可挖掘和开展出来的培训和实践。中文版我认为翻译的很不错,我喜欢她的文字,也同样喜欢每一个核心重点语句会打印在书上方,这样每当你读完几页,你能看看上方的提炼观点,再次提醒它的重要性。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运用这种沟通技巧,核心让爱融入生活,我们人本质上就是热爱生命和乐于助生活中,我们需要更有意识的去观察,感受自己和他人,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帮助他人也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另外,让我再次提醒自己,生气不是因为他人,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要不断实践“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当然有意识的改变沟通方式是很不易的,但是我们还得尝试,带着对自己的爱和友爱他人的心去改变,不去贪图他人也能对非暴力沟通了解,当事情都出于我们自己真正的爱和关心他人,而非一个具体目的时,我们就能更好去运用非暴力沟通。
作者说:我们的转变和世界息息相关。没错,这似乎和之前阅读的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双向互动不谋而合,观察不评论,提升沟通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人际关系,我想这种方式更能促进世界上很多事情的方向和轨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