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说的专业阅读是指作为教师这个职业需要而读的一些理论性书籍,包括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跟游记、娱乐杂志等休闲性阅读有所不同。对我个人来说,专业阅读是枯燥的,是一知半解的。我进行专业阅读的时间不算长,看的书也不多,我是一个典型案例,真正通过专业阅读实现了职业发展的进阶。
专业阅读这块我分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类的书籍,包括教育学、课程学、心理学以及班级管理和英语学科教学方面的书。《课程的逻辑》《后现代课程观》《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等等;包括皮亚杰和布鲁纳的也看了一些。除了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作为英语教师,我的觉得我的专业阅读还要加上英文书籍。因为对于基础学段的英语老师,一不小心英语的语言水平很容易就会降到初中水平的。所以持续的英文阅读是有必要的。这方面我主要是看英语杂志和报刊的比较多,偶尔也会读一些原版书,但是很少。
专业阅读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多,改变很大。我正式开始进行专业阅读的时间不长。我分几个时间节点来说。
2016我需要写一篇20000多字的论文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我当时的选题是农村中学生闲暇教育,我就先读了《闲暇教育论》然后就开始写,等我把初稿写完发给指导老师的时候,她回我的第一句话是“你去知网下载20篇硕士论文来看,看看人家的结构是怎么写的。”我就去看了20篇,第二次发给她的时候,她又叫我去读几十篇硕士论文,学会写绪论,特别是研究现状。就这样我从开始写到最后通过答辩我看了差不多100篇硕士论文。那时候已经可以尝到一点专业阅读的甜头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但这种意识还不能激发我啃专业书籍的主动性,因为说老实话我都有点心理阴影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在有那100篇硕士论文的铺垫下,在2018年我敢于申报课题了。因为当时余晓丹主任跟我说,写课题申报书就跟写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样。我就有底气了。那一年我先申报了阜沙镇的创投项目,一个镇的小课题,后来又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这就迫使我得主动去进行专业阅读了,但是进程很慢。
2019年6月我加入中山市教育论文写作组,自那之后开始集中地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历经四年,我一共阅读了30多本专著。其中有写作组的组长郭跃辉老师规定的阅读数目,比如《课程的逻辑》《后现代课程观》《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等等;也有我在英语学科课题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释疑解惑自己选来看的,比如王蔷教授的《英语阅读素养与教学设计》,程晓堂教授的《新视角英语语法——英语语法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和鲁子问教授的《英语教学设计》等等,他们出的书和发表的论文基本上都读了。此外还有三本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我也有持续订阅。最近在看的是我们的徐总在暑假前给我推荐的书《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非常好,我准备再读第二遍。
接下来说说我从专业阅读上得到的能量。首先是工作上的受益。其一是课题的申报、开题和结题;在写作组里读书是需要写读书笔记的,当然还要写论文。有了扎实的输入,输出就容易了很多。我每年都能发表一到两篇论文,这些论文和读书笔记成为我课题结题的重要资料。
其二是这些理论知识的输入改变了我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自我效能感有了很大提高。我相信不懂的东西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阅读和学习来弄明白。在刚开始做课题的时候,在开题的时候我就是懵的,连开题报告都不会写。我就去找书来看,我先读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后来觉得还不明白就又去找了一本《英语教师如何做微课题研究》来看,后来要参加微成果评比我又买了《教师如何梳理表述教学研究成果》。后来在做市级课题研究的时候就自信多了。因为我知道,遇到不懂的我可以看书、读范例、读论文去学习,去模仿,哪怕是要请教别人,我也能有些预备知识地提问,而不至于问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来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
随着专业阅读的积累,我渐渐地可以用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上也更有章法。遇上知识难点不好讲解的问题,我可以通过阅读优秀论文里提出的教授方法或者是名师的优秀课例来得到启发。这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我通过专业阅读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通过持续专业阅读和读书笔记的撰写,我也有了一些理论素养,去做教学比赛的评委、演讲比赛的评委,我可以听懂选手们提到的教学模式、理论、原则和概念;去听专家的讲座,我可以跟上专家演讲的思路,能理解其中引用的理论和案例。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收获。但是日积月累的阅读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的论文素养。文章的框架、前言与正文之间的关系、各级标题之间的逻辑,我还是说不好,也不能理出个章程来,甚至我自己写的文章中也避免不了在这些方面犯错误,但是我能读出问题来。当我读别人的论文,我能自动识别文章的框架上的问题、逻辑上的问题和遣词造句上的问题。这可以定义为阅读的馈赠吧。
最后我来试着解答三个经常被小伙伴们问到的三个疑问。第一个疑问,专业阅读如何坚持?理论类的书的读起来是比较枯燥的,我也做不到长时间地阅读也读得很慢。像《教育心理学》《民主主义教育》等大部头我主要放在暑假和寒假阅读。然后基本上是靠着读书打卡完成的。我按照每天20页、30页、50页不等的节奏慢慢地完成了枯燥的理论阅读。以前是在写作组里跟着小伙伴们打卡,现在我退出写作组之后就自己在讯飞语记里打卡,就是每天都记录下看的内容和页数。读着读着就成习惯了。
第二个疑问:读不懂怎么办?写作组的读书理念是“先读完再读懂”,对于这些教育专著,虽然在阅读时不求甚解,读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不多,但我们要相信读过的书会藏在我的脑子里。而且,当某一个的时刻遇上某个事件或者某个概念时,那些相关的记忆会被激活,能够指引我从这些书里翻找出相关的内容来。这又再次说明读书笔记的重要性。阅读专著,持续地做写读书笔记是真的很有必要。首先是一个留痕的作用,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翻阅,另外更重要的是它能起到一个阶梯的作用,你会觉得每读完一章书你都有收获。然后激励自己第二天继续啃下去。我喜欢在最后一篇读书笔记那里备注“全书完”,感觉特比有有成就感,又读完一本书。
第三个疑问:专业阅读的时间哪里来?我们每天的工作很忙,事情也很琐碎,所以阅读的时间也是很零碎的。我现在每天就看20页,大概25分钟就能看完,然后花五分钟记录打卡。半小时内可以搞定。我喜欢在睡觉前读,读完一夜好眠,催眠效果是真的好。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就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来读,限定读一个小时这样子,收获会很大。还有的人是在时间的夹缝里读的。比如在课间几分钟了看两页,放松下脑子。总之不管是什么时间,想看书的时间总是会有的。
多读书,读好书,利己,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