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了变法,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他的一生有很多很多重大时刻需要做选择,这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否。
他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变法,让秦国强大了起来,在他变法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多选择,这些选择有的使他成功,有的却使他走向最后的悲剧。
在准备推行变法的时候,商鞅因为担心民众对他没有信任,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这个选择让他在百姓心中的信任有了提高,也是他能够顺利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选择。他选择用奖赏的方法在百姓心中建立信任,而不是直接推行,这是很成功的一个选择。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这个选择有好有坏,好在他一视同仁,虽然没有直接处罚太子,但是处罚了他的老师,间接处罚了太子,在百姓心中树立下了威望,也让新法顺利推行了许多年。但是坏也坏在这,他处罚了太子的老师,间接处罚了太子,这是很有隐患的一个选择,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是要继承王位的,就是以后的皇帝,他处罚了太子,太子必定是对他心怀怨恨的啊,太子上位之后一定也会反过来处罚他啊。
等新法实施十年以后,老百姓都得到了新法的好处,当初议论新法不好的人,又开始在一起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却做了一个举动,把这些议论的人都迁到边远的城邑。这个选择就很不好了,大家在议论新法不好的时候,商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现在有人知道新法的好了,商鞅又处罚了这些人,把这些人迁到很远的地方,这自然让他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大有损伤。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为了给自己博得声望,不惜加大处罚力度和广度,这选择让他失败了。
商鞅虽然变法很成功,但是不管是历史上的人,还是史记上的司马迁,都对他的评价不好,就是因为大家看的并不是他让秦国强大了起来,而是他为了强大做出的这些选择,这些影响他成功与否的选择。我们现在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也可以说他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