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真学而教》

第7天阅读《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23.1.14

阅读内容

建议七:立竿见影能有续航力吗?

听老师讲与学生认真思考后再讲是质的区别。

  一、有一种教学法叫“坏的教学法”?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罪恶。”教学程序、教学范式其实是原罪,大多数信任教师都是从理解课题、正确流利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解决课文第一段等流程教学,如此程式化,如此“根深蒂固”地教?学生的自主、探究、个性思维能真实发生吗?

  二、“坏的教学法”背后有一种代学哲学。

真学是身心俱在的学,立竿见影式背后的总开关是代学哲学,美其名曰,提高效率。点对未必止。

部分学生的对,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发散思维、变式教学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引导所有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以“浅学”代替“潜学”,以“显绩”代替“潜绩”,以结果代替过程,以示范代替试错,等等,这些都要不得!赞可夫,“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时间、注意力、思维,等等。

三、 在“旷日”的节奏中追求“持久”之效。

佐藤学,“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思维的浸入、心灵的镌刻,有利于能力的养成、恒久生长的发生、发展。三分教,七分等。看不见的,看见了,是生长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行为的首要光源,立这个竿,才能真正意义上“见影”。

  感悟:今天的建议,我觉得最主要的说的是学生的思考,依然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部学会,不能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也就是跳一跳,摘桃子的道理。我也经常对学生说,动脑思考很重要,可是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尤其是这学期网课居多,发现了大多数学生已经不会思考,阅读题和答案一模一样,自己写的字不认识,说白了就是抄来的,课堂积极发言,积极思考的总是那几个孩子,其他孩子你给思考时间,他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想要改变这种现状让我很是头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