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放学后,小梅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大礼堂门口有一群人,小梅挤进人群,看到一个女人手里拿着舀汤的大勺,她拿着大勺指着会计的脑袋说:“告诉你,你敢在我的工资上扣老太太的生活费,我就砸烂你家的锅碗瓢盆!”。
那个女人长得很结实,她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两腿微微岔开,一只手插在腰间,另一只手拿着那个大勺挥舞着,会计站在她对面拿着账本笑着说“这咋办?这咋办嘛?”。
小梅仔细地大量那个骂人的女人,她是大妈呀!
小梅觉得很丢人,她从人缝里挤出来,跑回家里,看到妈妈在哭,爸爸也不高兴。
小梅从小就渴望奶奶的爱,奶奶回来了不是正好吗?
这次的闹剧,大妈赢了。会计从爸爸的工资里扣除了奶奶的伙食费。
大姑知道奶奶跟着爸爸生活,她也生吃俭用把粮票和布票省下来寄到爸爸家里。
可是,寄回来的东西,都是小姑取回来,(爸爸带着小姑和小叔生活)奶奶惦记自己的婆婆在江苏老家无人赡养,让小姑把粮票和布票寄到了老家的婆婆。小梅的爸爸和妈妈压根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很多年以后,大姑和爸爸提及这件事,爸爸不承认收到过大姑省下来的粮票和布票。大姑认为在养母亲这件事情上,她也出了力,爸爸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扛着责任的人。
从此,大姑和爸爸就结下了怨恨。
大姑认为爸爸私吞了她寄回来的粮票和布票,只顾自己的小家。爸爸觉得事情有蹊跷,但是又找不到原因。不过,爸爸在赡养自己的妈妈的这件事上,从没有找借口推辞。
小梅的爸爸是个耿直的人,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看到奶奶有些事做得不好,对着奶奶又吼又叫,奶奶心里气不过,就把怨恨埋在心里。
俗话说,远香近臭。每天看到二儿子倔强强硬,老人心里就憋屈,心里的苦水就想找人倒一倒,大儿子是个会说话的人,几句话就把老人哄的眉开眼笑。
老人心里的理想生活就是跟着老大过,不过,这个想法只能想一想,只要媳妇不愿意,那也是没门的。
小梅很疑惑,爸爸管着奶奶吃喝,咋就不如意了呢?大伯几句话咋就让奶奶开口笑了呢?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是弄不明白的。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为娘的疼爱孩子也会有偏心。
据奶奶说:“小梅的爸爸,从小就是个淘气鬼,上学和同学打架,和小朋友玩游戏会摔破头,总之,每天都会惹麻烦,没有大伯讨喜。”
江苏的冬天很冷,小梅的爸爸喜欢到江边玩耍,弄湿了衣服冻坏了自己,穷人家的孩子生不起病,奶奶为了这个淘气的老二担惊受怕,恨不能劈了他,但是,自己的儿子只能说,不能动真格的。
有一次,小梅的爸爸得了白喉。如果不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但是家里又出不起诊疗费,医生见奶奶家穷,不肯医治,眼看儿子命悬一线,奶奶把一块红木棺材板拿出来当做医疗费,医生才肯下药。
小梅的爸爸捡回来一条命,奶奶却记恨儿子一生,那块棺材板是爷爷生前留下来的物件,也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有那块板子,即使家穷还有点念想。没了那块板子,家里真是穷得心凉。
从那一刻起,老二就不如老大。那杆称早在心里倾斜,况且,老二嘴不饶人,处处带着刺,跟谁在一起,心里难免膈应。
所以,老二遇到的难处,在奶奶心里是该受的,不需要心疼。在老奶奶的心里,十分虔诚的感激老大,要不是老大把一大家子带到新疆,恐怕活下来的孩子不会多,来到新疆,孩子们一个都不少,爷爷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家里人丁兴旺。
奶奶深爱大伯,却不能靠近。嫌恶老二却不得不被老二赡养。
所以,奶奶在小梅需要看护的时候,毅然转身离去,到姑姑家带她的外孙子,这也是遵从内心的想法,没有错。
等到年老,不能发挥余热时又要儿子养老也没有错。关键是媳妇的心和儿子的心不一样。
待在老二家里,心有不甘,也得过日子,那就不停的找别扭。
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奶奶看不见小梅爸爸身上的好,放大了他身上的不好。也让自己的心在挣扎和记恨中随着岁月无奈的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