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的艺术

换个视角看世界,我们试图理解一种方式——汇聚。

现在是夜里,我一边码字,一边很饿,那么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拉开门,走进一间屋子。

长餐桌上,摆着满满一桌子珍馐美味,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餐前有开胃酒,餐后有甜点,这场景,只要想象一下,就会流口水。

好了,打住,问题来了,本来不相关的、无序的一些物质,为什么汇聚到一起之后,就开始让人产生食欲了呢?

就拿蒸羊羔来说,八千里外的草原上有一只懒羊羊,肥头大耳正在吃草,你不会觉得有食欲,各种香料都是一些植物矿物,放在那里也不会有食欲,但为什么这些东西汇聚在一起,经过特定程序加工之后,就会让人流口水呢?

是以怎样的标准来挑选事物,以怎样的程序来加工它们,才能产生特定的效果呢?

我们说,这就是烹饪技术,这就是大厨的价值所在,他们知道一些方法,把一些合适的东西汇聚在一起,从而产生特定的效果——就是满足人的食欲。

如果换一种效果呢?另一个例子,鬼屋。

很传统的鬼屋,是把一间房子七隔八隔,搞得九曲十八弯,然后房间昏暗,灯光惨白,晃动而闪烁,旁边装饰上各种骷髅,墙上全是血,地上滚着死人眼球,再找几个演员来扮演鬼,发出怪叫,抓你脚踝之类……大致就是这样了。

那么好,如果我们把这些元素,平摊在一个苍茫无际的大草原上,艳阳高照,你根本不会觉得这些东西可怕,也很容易识别出是演员在假扮。

而把这些事物汇聚在一起,就可以激发出人的恐惧了,有没有感觉很奇妙~

也就是说,世间万物有序的组合在一起,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样子,人们抽出一些元素,重新组装一下,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甚至还能起到特定的效果。

我们按照这个视角继续思索,我们把砖瓦汇聚在一起,满足了人们居住的诉求,把铁矿石炼成金属,在树脂中搞出塑料,精加工成汽车,满足了人们出行的诉求……当衣食住行都满足了之后,人们进而就有了更多内心的诉求。

我们追求理想,追求道德,追求审美,追求品味,追求存在感,追求拓展生命的界限,追求永恒,追求慰藉,追求终极价值……于是有一些人,采摘了天地间的色彩、声音、只言片语,从而汇聚成艺术。

散乱着的各种声音,有人将它们汇聚在一起,排列成一首歌,人们听了就激起各种情愫;散乱着的各种颜色,有人将它们汇聚在一张纸上,以独特的顺序排列,于是凭空就产生了审美体验。

尤其中国的古诗文,那些千古名句中,你会发现,那是任何人一个字都改不动的,其秩序森严井然,那十个字就是十个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行,哪怕任何两个字换一下位置,整首诗就坍塌了,意象就不复存在了。

这就是艺术,把常规的元素,汇聚在一起排列井然之后,就使得寻常事物变得不寻常,使世界变得不寻常了。

一句好诗,可以松动现实,如果人一辈子趴在大地上,从不抬头看看天空,那土地可能是硬邦邦的,而且太过硬邦邦了,没有给人的自由留下任何空间。是诗人松动了这个所谓“现实”。诗人从天上寻找尺度,再用来度量大地,使人能够不被困在地上,得以仰望苍穹。

这种隐秘的内心诉求,就是由这样词句的汇聚而完成的。

所以,当你真的站在一副优秀的画作前,面对着这种汇聚过来的色彩,面对着某种真理般摄人心魄的森严秩序,它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场”,或者形容为,一个画框大小的游泳池,纵身一跃,跳进画中,那就是另一个世界,或者说,这个世界的特定元素聚集在一起,是一个提纯的世界。

在画中,深深的下潜,深深的呼吸,把所有不可言说的委屈,一吐而尽。

海德格尔说:“本真的诗绝不是日常语言的某种较高的品类,倒不如说日常言谈是被遗忘了的诗,是失去了精华的诗。”

这就是掌握任何一种汇聚的秩序中,所蕴含的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