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犬年正月初五,好友成婚,趁此机会,相约游一趟石台牯牛降。牯牛降,牯牛降,形似牯牛从天而降得名,给这座远离了喧嚣的山峰一种莫名的神秘。
渐渐接近景区之际,潺潺的水声灌入耳中,那声音清脆得如婴孩初入红尘的鸣哭,如此率性爽朗,没有扭捏惺惺作态。走进细看,两条看不到源头的河流,沿着路的两旁,汩汩地欢腾地奔流着。白白的水花翻滚着,一刻也不停留,上一秒的形态俨然与下一秒的不同。河流两边大大小小的石头淡定地做着这水声的陪衬。此时,吴均的富春江倒显失了真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至清的水应是无鱼吧!
再往上,连绵的小山峰清秀别致,似蒙着轻纱的姑娘静静而立,倘能移步,步步能生出朵朵莲花般美妙。一座木板浮桥引来孩子们阵阵尖叫。朱红色的木板整齐地排开,扶手上方铁链绞成,踩在上面,晃来荡去也分外有趣。这桥不长,晃动也不厉害,倒是十分温和。往往,温和的东西,也就不见得那么令人瞩目了。过了桥,修建的马路不见了,脚下踩的是块块石板,赤褐色夹杂苍绿,一晃神,以为自己就这样踏入了古老的历史的入口,初春的寒意也随之而来。左边,上方,是崎岖不平的山壁;右边,下方,是犬牙差互的山崖。山崖亦不高,没有让人生畏的气势,游人很少,偶尔稀稀拉拉地穿行三五个,许是天气的缘故吧!
石板路尽头,是方石潭,潭中有石无鱼,潭底长的短的扁的石头,呈圆形,憨厚可爱。清冽的潭水却颇有些高冷。潭的三面环着山壁,约有五六层楼房高,有一股细细的散乱的水流奔泄直下,因其小且细,实在是不忍心称之为瀑布。山壁上的石头凹凸不平,冲击在岩石上的水四散出一些微小的水珠,人站其下,如蒙蒙细雨着急忙慌地落到你身,同你亲昵。
再欲前行,天色阴沉,雨即时下起。途中偶遇一亭,行至避雨。亭中已有一人蹲守,亭中空地上摆着些葛根粉百合灵芝山核桃之类的,竟也有一小块造型奇特的石英。再看那人,四五十岁模样,衣衫虽不说褴褛,补丁也是层层。朋友自北方来,对他的货物很是好奇。他自告奋勇回家再拿些新鲜的山核桃过来让我们尝尝。这里离着村庄十几里路呢!只见他在山壁前停下,双手攀上山壁,两脚蹬住,眨眼的功夫爬进了呈90度角的山壁中央的一个山洞,洞口像个龅牙的嘴巴,上嘴唇伸得老长,惊得我们一行人目瞪口呆,也不好问些什么,不提。
天色渐晚,雨没有减小之势,我已没有勇气再往前行,决定打道回府。世人应笑我,不得极夫游之乐,罢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回去时,绕石台县城,小城四面环山,像是一口锅里煮的饺子,虽小,也别有风味。猴年马月已过,再见不知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