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办公室里还留有昨天学生送来的不少零食等东西。
看到这些,教二班语文的王老师无限感慨:“昨天我班的李xx买了一百三十多块钱的零食,另一个买了一百一十多块钱的。”
一班班主任也说:“我班那个拉来了一行李箱零食呢,昨天班里桌子都和小货架子似的!”
说起这个,大家议论纷纷,感叹学生在吃东西上的大气和豪爽。其实,我们大家也担心昨天会有孩子吃坏肚子。毕竟那么多零食,孩子们不受任何约束地互相分享,互相抢着吃、比着吃。
上午看到班主任侯老师,我和她谈起昨天孩子们的状况,才知道昨天中午我班讲桌上的那个十二寸的大蛋糕是曾庆瑞的妈妈给送来的。侯老师说,昨天晚上好多孩子回家就没再吃晚饭,今天她办公室还有昨天没吃得了的两个大西瓜,并邀请我今天去她那里吃西瓜。
中午午读之前,我问了一下班里孩子们昨天的花费,竟然有好几个孩子骄傲地告诉我花了一百多。花最多的就是住校生梁梦琪了,花了一百五十多。不过这无可厚非,她家庭条件好。李家圳花了一百四十多,这也正常,因为胖胖的李家圳本来就三句话不离吃。更多孩子则是花费在30--100之间不等。
听听孩子们的汇报,我不禁咋舌,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还从不曾给她带到学校超过三十块钱的零食,我也有点笑自己小看了学生。
这学期每周三次的午读,是孩子们的阅读课外书时间。每次上午读,总有些孩子不带课外书。记得前年寒假期间,我号召学生及家长,寒假买四本课外书(我告诉他们书名字),假期里我和孩子们共读,一周一本,每读完一本,我就领孩子们在QQ视频上来一次读书交流分享会。尽管我强调了再强调,我愿用我的假期时间陪孩子读书,但真正买书跟着读的,不过十来个孩子,其他的连个理我的都没有。这学期的午读,再看看那些经常不带课外书的孩子,我觉得可能是家庭条件所限,也可能是家长对学习有偏见,于是我把我家一些课外书一趟趟抱到学校,拿给班里孩子读。这些书都是我女儿小时候读过的。我把书抱到教室里,孩子们也争抢着借阅。看到他们喜欢这些书,我还是挺欣慰的。可是当看到昨天孩子们及家长为了一个六一儿童节肯大把大把地花钱买零食时,我突然就觉得自己理解错了。这一下午的零食钱,要是省出一半来买书,也足够读半学期或者一学期的了。可惜,能这么想的只是老师!
在办公室里说到这些,我们这些年龄大的老师无不愤慨,毕竟各班情况差不多。我们就纳闷了,为什么老师发动孩子们买几本书看就违法违纪的那么难,而不禁止孩子们吃零食了家长就拱着一大兜一大兜地送上门来呢?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老师多布置作业被告,让早来上学被告,晚放学被告……我们总结:现在很多孩子的家长是希望孩子少有压力、多些快乐童年生活的。说到这个,又想起了十二班的一个学生。
冬梅说,他班的小孙同学是个不能惹的人。小孙的妈妈就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她们家好几家子才这么一个男孩,不要碰她家孩子。
教十一班语文的徐老师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她说,可能我们老教师这一代人真的错了,错在我们太认真执着。她说起一次她感冒,放学后去街道卫生院扎点滴,卫生院一个值班的医生很不愉悦地要求徐老师挂水就要早去,一到下班时间没人愿意留下来陪她输完液。那位医生的孩子就在我们学校读书,可是说起来,这医生就很不赞同老师们这种有病也得挺到放学才去看病的做法。
是的,在我们周围,多买书读书,不能乱花钱,不能追求安逸享受,为了学生甘愿奉献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受到冲击。
这个六一,让我们对某些事,不得不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