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思考】
上一章讲到感受和想法。
我觉得感受自己的感受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就会让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接纳自己,或者让自己了解他人,从而让他人觉得被理解或者被接纳,而心意相通,情意相通。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疑问】第五章的标题让我不禁想问:那我们有感受是有错吗?要不为什么要探寻感受的根源呢?
【要点1-1】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可能选择:
一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二是指责对方或驳斥对方
三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四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j
【要点一之感想】
一、我觉得当我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以前我会据理力争,进行驳斥,说自己没错,是对方错了。
二、现在我觉得我可以从了解我们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和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出发。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对方和自己,从而有利于对话的推动和发展。
【要点1-2】使用某些表达方式时,会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解决要点一】可以用模式“我感到......因为我......”
【举例】1)
“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举例】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要点2-1】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1.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
我们通过批评提出主张,人们会申辩或反击。
2-1 直接说出需要,他人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2-2 人们并不习惯说出需要。
2-3 人们不顺心时,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设例】争争吵吵一大堆,形单影只破闹局——问需求问请求!
【快答】
“他们是种族主义者”——是需求吗?是什么?——评价
“他们不遵守法律和秩序”——是需求吗?是评论吗?是感受吗?是什么呢?——“观察和想法”
【要点2-2】我们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如下:
2-2-1 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Choosing plans for fulfilling one’s dreams, goals, values)
2-2-2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及梦想的实现)(Celebrate the creation of life and dreams fulfilled)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Celebrate losses: loved ones, dreams, etc. mourning)
2-2-3 言行一致(Integrity)(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Authenticity、creativity、Meaning、Self-worth)
2-2-4 滋养身体(Physical Nurturance)(空气、食物、运动;休息、住所、触摸)
2-2-5 玩耍(Play)(乐趣、欢笑)
2-2-6 情意相通(Spiritual Communication)(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2-2-7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区、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
Conclusion:需要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要点三】难以承受的痛苦
3-1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尤其是不鼓励妇女这样,所以妇女倾向于忽视个人需要。
3-2 研讨班活动——社会文化对妇女的影响;女士对表达个人需要的畏惧(如:“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我想要什么。”)
【要点四】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个人成长三阶段:
4-1 情感的奴隶——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的义务——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夏雨:简直不可思议!!
4-2 "面目可憎”——单方面的付出让我们觉得很愤怒!!遭遇他人痛苦可能无动于衷!!
4-3 “生活的主人”——乐于互助。同样帮助他人,不是处于委曲求全,不是处于恐惧,不是处于内疚,不是处于惭愧,而是处于爱——对自己负责——自由而快乐。
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期——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期——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
【自我答疑】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是我们的需要、期待和对他人言行的看法,让我们产生了感受。
-----------------------------------------------------------------
【重点】重视感受与需要的关系,或者说感受与你生命成长有什么关系——你的感受与你的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等等的某一项的关系,尤其是情意相通和相互依存——接纳、欣赏、亲密关系、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等
【重点--通俗讲】沟通中,别让感受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表达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