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本章引入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我(感到)------ 因为我------”来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
我感到沮丧,因为我最近又开始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了。
我感到高兴,因为我加入了共同读书群,让我的生活不再那么单调,还能认识新的朋友。
我感到担心,因为恬恬今天夜里睡在被子外面好几次,还打了2次喷嚏,第二次的喷嚏还有鼻涕。原本我打算自己给她搓佑三,担心她在搓膏的过程中会冷,我就将油汀插上电源,我开始准备给她搓膏,但是由于我也有些不舒服,我最后请求张先生来完成了这个事情。根据经验,应该会有好转,自从开始使用佑三平衡软膏来提高免疫力,恬恬已经有一年没有吃药,以前是要几种药一起用上才能解决问题。
但是,这个过程中,自责又浮上心头,要是能够每天坚持搓膏就好了,话里还带着点对张先生的不满,不满的原因是觉得他应该和我一起坚持做这个事情。
我感到失望,因为我今天早上晒衣服时发现张先生还是穿得夏天的短袜,(观察:听到他晨起又打了喷嚏,还是穿的夏天的运动短袖T。)我真希望他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稍微穿得保暖些,那样他也许打喷嚏的现象就会好转,我就不会那么担心他的身体会出问题。那样,我们就会减少一些生活中的担忧。
然而,和往常一样,我没有按照上面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
而是这样说的:“你怎么还穿短袜呢,我和你说了好几次了,就是听不进?”说完,我就意识到:非暴力沟通这个几个字说起来太容易,真正要去做的时候很难,我习惯了这样表达,看上去这样说更能解决我的失望,张先生已经听我说过好几次这样的话,这只是我单方面的需求,希望他健康。我忽略了张先生的感受,也许他觉得热,只是我觉得他需要。虽然医生也是建议要将肩颈护着睡觉,以减少外寒的侵入,人还是会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日常。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
2)指责他人;
3)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求:
1. 自由选择、2.庆祝、3.言行一致、4.滋养身体、5.玩耍、6.情意相通、7.相互依存
我们不是理性的动物,偶然有情绪;我们是感性的动物,偶然有思考。
学会观察并发现真正的需求,梳理自己的情绪,积极向上、良性的引导我们的身体和思维。才是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精力去花时间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