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场调查:你期望在孩子教养过程中能够提供以下哪些支持,选择2-4条(我选的加粗)
给孩子充分的自信、足够的安全感、更多的关爱、更多独立的力量、面对困难的勇气、遵守承诺的美德、敢爱敢恨的底气。
关于阿德勒
同样研究心理学,但阿德勒的一些理念却给我更大的触动。阿德勒讲的是目的论,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来自于原生家庭(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还取决于个体赋予事情发生的意义,即未来想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而那个点亮的人,可能成为第二父母,改变一个人一生。
阿德勒给了一个好父母的标准: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怀(归属社群的情感、融入社会的态度、关怀社会的行动,以勇气、合作、贡献的情怀去完成任务)
关于养育目标&父性与母性
在拆书课之前,我对养育目标并不这么清晰,经过对父性及母性的讨论,对这块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母性偏向于无条件的爱、关系与联结,更多的是给孩子存在感、安全感,给孩子足够的底气与自信,让孩子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以面对各种波折;父性偏向于责任,更多的是让孩子承担不同角色(孩子、夫妻、父母、员工)时需承担的责任,更体现社会性(规则、公平与正义),体现在对外部变化的反应及应该承担的责任上。
所以回顾我的养育方式,更多的是在思考,我是否给与孩子足够多的无条件的爱,让娃有足够的存在感、安全感?是否给娃形成足够的底气与自信,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来面对各种波折?我是否有引导孩子去承担本该承担的责任(如:孝敬长辈、做家务等),从不同的角色中感受到价值感?是否培养了孩子面对挑战的勇气以获得对外界的掌控感?是否形成与人合作、为社会做贡献的品质?
关于如何平衡父性与母性的度
不管具体养育目标是什么,大体的方向是给孩子蓄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蓄能我觉得需要正向反馈,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感觉;成长最快的方式是推孩子一把,搭脚手架,让孩子在延伸区的范围内学习。如果难度较大,就多分几个阶段多搭几个脚手架,帮助孩子逐步适应。
书中提到亲密性和竞争性,我觉得亲密性和竞争性的度因孩子的个性所决定,我认为最佳的度就是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稍稍突破点,看看孩子是否能适应。
结合先立后破,我觉得(内)立对应的是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正视碰到的困难/问题(源于亲密感的建立),(外)破的是在一次次尝试中突破自己、形成新的认知,成为更好的自己。
注:突然发现母性更像弗洛伊德说的本我,而父性更像弗洛伊德说的超我,而父性和母性的平衡就像形成自我(融合了本我和超我)的过程
关于情绪管理
情绪表达用于联结,抽象思维用于内修——我觉得是各取所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