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啊~”、“这个怎么搞呀...”、“糟糕,错了错了!”,像这样自言自语的场面,想必在职场与生活中大家都有过吧。一般情况,我们大多只是小声地絮叨一两句,但偶尔观察身边会发现,一些人自说自话的状态比较频繁,他们可能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或者也没有期望谁会听到,就是不管做什么,总会不自觉地念叨,比如会有不断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正在处理的事情等现象。
当然,不少有自言自语习惯的人是意识到自己的状况的,可是想改却又总是难以忍住不去说。这里,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态的出现?从心理上又该如何解读?
“气质”、“成长经历”、“环境”的影响
Q:为什么会自言自语?是什么心理状态造成了这种现象?
—— 成因有若干,通过观察自言自语的内容来进行心理考察。比如,“原来是这样...”、“哎呀,搞错了!”之类的,通常表示了说话人对自身行为思考的一种确认和整理;“笨死了!”、“神经病啊!”之类比较负面的,实际上是伴有暴力情绪的,这可能是压力过大引起的反应。
另外,“糟糕,出大事了”、“这要怎么搞啊...”之类的,这时自说自话的人会有想要引起旁人“照顾我”、“关注我”的心理。再比如,独自在家刷剧刷综艺,会忍不住对屏幕里的人事物做出语言上的响应和回应,这大多是从意识上想要营造自己并不孤独的心理感受。
当然,如果过分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这时对于是否确实存在心理疾病就要重视起来了。
Q:经常自言自语的人,是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还是大多都意识不到?
—— 相信能够意识到的人是居多的。当然,醒悟的时间点会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在念叨完之后突然发觉自己又自说自话了,也有人是在忙碌一天后,回家沉淀反思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时,这种现象都是在被人指摘后才会意识到。不过,有明显自言自语的人被指摘时,如果极力否定,那么就要考虑是否疾病的可能性了。
Q:容易自言自语的人有什么特征?
—— 自言自语其实与年龄性别没有太大关联,更多是与人的气质、成长环境,以及长期所处的大环境一并导致的。比如,埋头苦学或深入某项研究一类的场景,需要独自长期高度集中思考的人 / 无人可说话的孤独的人 / 不习惯呆在安静空间里的人 / 必须通过说话或肢体语言来释放压力的人——等等,长期处在这些状态下的人会更容易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并且,从未有自言自语的人在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后,新环境的持续影响下,也十分有可能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
Q:具体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容易造成(增加)自言自语的状况出现?
—— 如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独自生活很容易变得经常自言自语。举例来说,如果出差在外,需要独自学习或处理工作,你更愿意选择在咖啡馆或餐厅这类开放场所进行,还是选择在酒店房间这种密闭空间?由偏好的场所选择,也能窥见自己与”安静“的匹配度。
喜欢咖啡馆或餐厅等场所的人,即使在独自生活时,也通常会让音乐、动画等充满自己的生活。外出时总会随身戴着耳机,回家后第一时间要打开音乐......这类人通常的自言自语未必说什么,而是会哼些小曲调等跟声音有关的动作。
所以说,并不是独自生活让自言自语的人变多了,而是不擅长应对安静环境的人,需要通过自言自语来缓解内心的孤寂或焦虑,这样的解释会更贴合。
Q: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经常自言自语的人,怎样应对才是合适的?如何与这类人进行互动?
—— 前面提到的,这时要观察对方是哪一类的自言自语。如果对方在集中思考的情况下自说自话,多是在帮自己整理思绪,这种情况不予回应也是可以的;如果对方话语中有希望被关注的情绪,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有回应的必要了;如果你与喜欢自言自语的人关系比较亲密的话,当对方的自言自语让你感到困扰时,不妨直接说出想法,帮助对方改正。
当然,如上所述,当觉得对方的状态更多是疾病引起的时候,不要置之不理,尽快向专业的咨询机构或人士寻求治疗方案。
Q:意识到自己自言自语的人,在面对他人指出时,该如何去调整自己?
—— 实际上,别人的指出是很难成为改正自言自语习惯的动力的。过于纠结在”我要改变“的想法之中,这种强迫观念反而会让自言自语的现象增多。
自言自语本身不是问题,但不知何时会引起周围人的不快,从而给人际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我有自言自语的习惯,你可以无视我,如果觉得打扰到你了,你可以直接说出来“——不妨一开始就试着跟工作或学习的伙伴们表达自己,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往后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对于大家都会变得更轻松。
最后,一个缓解自言自语的小技巧,通过嚼口香糖、吃话梅糖果等物理动作,不失为用来阻断总想说话的冲动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