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是那么矛盾:明明如此之俊秀,却还埋怨着不如他人之种种;明明如此之渺小,却能绽放出惊艳灿烂之花朵……但这一切似乎又并不矛盾:自怨自艾之人,自然整天怨天怨地以致郁郁寡欢;而不急不躁之人,必然能够独善其身最终鹤立鸡群。我们不难看出——做好自己,乃一个人所必要的修养。
做好心无旁骛的自己。《汉书·音义》有云:“直骋曰驰,乱驰曰骛”。心中若是有万马齐奔,向着统一的目标而进发,朝着统一的方向而奔腾,是为胸中鸿鹄之大志;但若乱马无所适从,呼呼啸啸,扰乱了心神不说,心中之所向何方?不过是燕雀的浮生之梦罢了!心无旁骛,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心胸,而是“心无旁骛明似镜,无风何处起涟漪”的凝神静心。老是褒着他人的种种过人之处,贬着自己的种种瑕疵不足,这种几近病态的想法并不能让自己从中有所勉励,反倒还会让自己越加觉得自身的差劲,失去了原本的自信心。因此,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理应做到心静如止水,神凝如聚光的凝神静心之举,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好心无旁骛的自己,方能在这喧嚣闹腾的社会中找到一处使人心平气和的安宁之地。
做好独善其身的自己。何谓“独善其身”?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此之谓独善其身。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的这两句话都在说“独善其身”四个字,可见,古人如此云,必然有他的道理。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金字塔虽多,但能够站在其顶端的却只有寥寥数人,由此可见,要想做到“达则兼善天下”“得志,与民由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能的,因此,独善其身便成了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共同修养。所谓独善其身,并非真的如孟子所说的那样在“不得志”亦或是“穷”的境地而为之,甚至为着为着还为成了个“孤而不傲”的自私自利之人。独善其身,其实质是不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何谓“不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呢”?我想它定与范仲淹口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么何又谓“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呢?就拿我们来说吧:身为学生,则以勤学好问为职;身为晚辈,则以孝亲敬老为责。二者合为一体,便成了“职责”二字。可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即为——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如此,做好了独善其身的自己,才能有心怀天下之心与报效祖国之志,才能在尘世中不染流俗,才能成为一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高洁之人。
做好积极乐观的自己。我们经常提到生活要乐观、做事要乐观、处世要乐观……毕竟古人说了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拿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怎么行呢?不过,积极乐观并不意味着乐观过度。乐观过度,是对极端的自我肯定,是近趋于夜郎自大的骄傲之心态;而积极乐观,则是如艾青诗中的礁石一般——经历过“刀砍”的伤痛,却“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乐观主义精神。乐观主义,是“理想终将成为现实,善终将战胜恶,正义终将战胜非正义”的昂扬自信,它必须建立在对希望的敏锐洞察上,而非在还未出现那一缕希望之光时就盲目地妄下定论。尼米兹在珍珠港被袭后所发表的鼓舞士气的演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正确的积极乐观的心态,能使一个人充满勇气,能使一群人充满斗志,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自信与自豪。所以,做好积极乐观的自己,不仅仅是激励自己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强心针,更是带动他人同自己一起披荆斩棘的号角声!
做好心无旁骛的自己、做好独善其身的自己、做好积极乐观的自己,这样心中便有了那一抹温暖人心的小太阳,便有了令人称道的高尚品德、高雅修养,便有了不急不躁地静待那一株君子之花的绽开的心境,如此,最终才能真正地做好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