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第一次麻吉星示范课,我的第一个“突破“来自于时长,51分36秒的课堂远远超出正常一堂课的时间。是什么让教学时长脱离了掌控?这是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随后我发现是因为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了一些临时的教学决策,添加了某些环节,从而导致最终的课堂时长失控。那么这些临时做出的决策是否有效呢?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肯定的答案。课堂的第一个自主活动任务是匹配段落大意。我本以为学生对这样简单的任务应该是信手拈来,这个环节只是在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铺垫,但在学生做题的两分钟里我发现有6位同学并没有成功的完成题目。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增加了一分钟时间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随后用抢权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答案。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位平时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几乎无法进行表达的学生抢到了这个机会,并且正确解答了这道题目。这堂课,哪怕后面的内容都远远超出他的能力范围,那么起码他开了一个好头,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学科情感,这一点对于初中英语学科而言十分难得。
那么既然决策有效,如果我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生成来主导课堂的节奏,而不是我试图掌控课堂的每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当天下午的试卷讲评课。在这堂课上,我尽可能把时间还给了学生。首先,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来根据解析自主学习,随后5分钟小组讨论5道题目,在这5分钟里,他们必须确保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充分理解并且讲出这些题目,然后教师随机挑选1位同学来讲解这5道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必须仔细聆听,因为他们需要在讲解完毕后按下自己的反馈器给出相应的分数,每讲对1道题目计1分。讲解完毕后,教师在给出1-4分的同学中随机挑选一位来进行补充和纠正。结果令我无比惊喜,比起以往试卷讲评时的昏昏沉沉,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大增,就连平时参与英语课堂十分吃力的学生也成功的讲解出了3道题目!
从周三到文章发出的此刻,这个方法我已经用了3天,这3天里的每一堂课都有惊喜,我惊讶于一点点的观念的调整带来的课堂改变,也庆幸于我能在麻吉星,王博士和校领导的指导下让这一点点调整发生。庆幸之余,期待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