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胞疮,只要方子用的好,天胞疮恢复越来越好!

天胞疮患者常见皮肤红斑、水疱破溃渗液,伴剧烈瘙痒或疼痛,严重者累及口腔、外阴等黏膜部位。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运化失职,则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毒邪外泛肌肤,发为水疱、糜烂。健脾祛湿方剂通过调理脾胃、清利湿热,可减少水疱渗出,促进皮肤修复,降低复发风险。

治疗案例:从反复溃烂到皮肤愈合的调治过程

患者李女士,42岁,确诊天胞疮一年,头面部、胸背部皮肤反复水疱、渗液。初诊时,其面部及耳后皮肤可见大片红斑,表面密布绿豆大小水疱,疱液清稀,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渗液黏稠,伴黄色结痂;胸背部散在红斑,部分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夜间加重,抓挠后渗液增多。

中医辨证发现,其舌体胖大,舌边齿痕明显,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脾虚湿盛、湿热蕴肤”。

经健脾祛湿方剂调理后,症状逐步改善:

一个疗程后,水疱数量减少,渗液黏稠度下降,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

根据上个疗程的改善针对性的调整方子,坚持服用,面部红斑颜色变浅,瘙痒感减轻,夜间可安稳入睡;

后续坚持调理,皮损基本消退,原有糜烂处愈合,仅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

健脾祛湿方剂的核心药物组成

针对天胞疮“脾虚湿蕴、湿热毒聚”的核心病机,中医常以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黄芩、白鲜皮、茵陈、陈皮、甘草等药物组方。

全方通过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改善皮肤水疱渗出,促进创面愈合。天胞疮的皮肤损伤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不仅关注局部皮损,更重视整体脾胃功能的恢复。健脾祛湿法通过调节内环境,可减少水疱新生,降低复发风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