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读的篇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55篇《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最大的感受就是采取正确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
苏氏认为,小学的任务就是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应当使儿童懂得劳动的真正的本质,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我理解的这段话的含义,无外乎就是要儿童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是自己在探究中不断发现已知与未知的关系细节和矛盾的过程中,已达到巩固旧知和获取新知的目的。学习,就是劳动的过程。
如何让儿童实现学习的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呢?正如题目所言,教师要学会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怎么做呢?苏氏告诉我我们,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拴住”儿童的注意,吸引他们听自己的讲述讲解和叙述,但他们不是靠什么特别的措施,而是靠讲课的内容。当然,这样的培养儿童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比较常的过程,教师通过内容的再加工,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探究和发现,只有当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通过一种紧张的创造性的劳动的过程去获取,才能够实现获取知识的“顺其自然”的效果。
那是不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让儿童处于一个紧张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呢?苏氏是反对的。他认为这是在非常有害的事情。这样的操作,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反应,致使儿童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方式。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有不少的老师在课堂上,打着精准把控的旗号,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教师应该要张弛有度,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创造性劳动,也有自己慢慢消化吸收的时间。
为了让儿童的精力得到补充,苏氏建议去观察周围世界的食物和现象,到大自然中去活动,读一些有趣的书,举行参观旅行等。也就是说,要开展一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活动去激发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只有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意见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
纵观苏氏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的孩子从刚入学的充满期待的开始,到后来的不喜欢或者厌烦,这其中的原因,与老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面对学校的考核方式,多数的教师只能是充分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去讲授,然后安排很多的作业让学生去巩固练习,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孩子的成绩有提升,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孩子的健全的人格是没有好处的。只有教师认真的钻研授课内容,把大自然的灵光与课堂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一种活泼的有趣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究和发现,并且能体验到经过自己努力之后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那后续的学习,无疑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一件可以持续进行的事情,一件值得每一位教师向往的事情。
这条路,对于我们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似乎更容易实现,因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就在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