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它是一条单程的旅途,只能一路向前。
时至今日,自己的年龄过了人生一小半,也经历了一些在自己看来觉得很有意思的生活。由此想着,在余生中,什么事物变得更加重要或不重要了呢?到底是工作,情感亦或是自我的成长?一样米养百样人,各人有各自的选择。
我们的生活,是由身体力行去工作来支撑。它的存在让我们慢慢对自己产生更多的认可。
工作
我曾不止一次地回望过自己的工作历程,发现在自己的心里,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自己真正地开始重视起了艺术在孩子们生命中的意义。
曾经我也想在工作中尽可能地让自己轻松一些,因为琐事太多,想要的太多,所以无形中被很多事情分走了心,留给工作的就少了。然而,这样的工作状态,让自己无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价值感,又会反过来让我更加不愿意去用心工作,于是陷入一种无限内耗的恶性循环。
想起了一位老师说过的话:课堂的尊严是自己挣回来的。
如果我自己足够重视我的课堂,如果我自己努力在工作中找回价值感,那么我就能获得孩子们的认可,获得孩子美好动听的声音,当我在工作中发现美好,我就会更愿意去付出,去努力地工作。
工作也就能够成为我们余生的助力,去慢慢地让工作服务于生活,余生就不被工作所累,余生也能做好任何工作。
情感
1、亲情
疫情让我们看遍了生死,忽然觉得未来从很遥远,变成了不确定。
最怕的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但我却用着这半生来疗愈跟原生家庭的关系,甚至都还没算完。感觉揪心又荒唐。事实上就是有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来治愈自己的童年。这样的影响停留在潜意识里面,而我们在头脑里有再多的想法和愿,也很难改变。
我因为远嫁他乡,错过了家里爷爷和外公的葬礼。家人故意不告诉我。这也成了一个小小的遗憾。看了《善终守护师》这本书,真的让我非常受触动。人生在世,对于亲情最大的奢求竟是,当她“老”的时候,希望我能守护在身旁,像当年她我从保温箱中接回家时那样。——外婆已经90多岁了,我希望她的余生,没有病痛,我希望她走时候,我不再错过。她把她的爱,给了我们两代人,在我幼年的时候,在我的心里中下了善良和慈悲。若说在这俗世中有什么力量能够让我拥有相信真善美,那就是外婆的宽容和慈爱。
没有父母是不希望孩子好的,虽然他们的方式和结果有时并不是最好的,但父母总是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余生希望我能够尽快长大,长大到能够去反哺他们,长大到能够看到自己,获得自己的力量,去报答他们。
2、友情
每一次相见,都不得不感叹一句:“下一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甚至不得不借用各种小心机,来预告下一次的相会。
也正是如此,友情也变得更加珍贵了。于是也更能理解古人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更能懂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背后的悲怆之意。
动画短片《远在天边》就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你以为的迷路,也许只是因为孤独,我们都是需要慰藉的。
自我成长
阅读是净土,当我阅读的时候,我仿佛真的拥有了超能力,进入到了书中奇幻世界,和主人公一起悲欢。所以它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很多的力量源泉都来自于它。
我从《爱上阅读的秘密》、《正面管教》和《父母的语言》中收获陪伴孩子的心态与方法;从《活法》中获取正面积极的工作态度;从《扫除道》中学习“从一屋扫起,开始扫天下”的理念;从《冯唐成事心法》和《人生算法》中体会量化思维和成事思维的重要性;从《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感受哲学的玄妙,以及永远选择无限游戏的人生态度……
由此我们一定要去写书评,我们需要产出来证明我们来过,我们也需要这段表达记录我们此刻珍贵而独一无二的感受,待到我们再次捧起书的时候,之前的记录能够帮助我们再次入梦,进入书中那华美的世界~
人认为自己活得真实的时候,必定是自由地表达自我之时,情感和体验自由的流动,变成了丰厚的人生体验。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单程路,那些只想着迟早到达目的地的人,就会忽视沿路的风景,也就不能发现哪些事物对自己来说变得更重要了。
余生唯愿我们从容而沉着地精进,成为自己心里最伟大的人。
本文来自六分之一共创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