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2》1

日更194

阅读书目《父母的觉醒2》

阅读页码:1-31

我的摘录:

Chapter 1为什么纪律不管用?

在囚徒监狱长的养育模式中扮演囚犯角色的孩子做的事情非对即错。作为监狱长的父母,除了奖励和惩罚之外,不会干别的。

这种奖惩系统削弱了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破坏了他们自我调节的内在潜力,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单纯的傀儡其性能完全依赖于监狱长。

这些管教方式只会拖延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纪律反而会强化孩子试图纠正的负面行为时,他们表现的好像我要求他们放弃与生俱来的权利一样。

Chapter 2 一个以控制为主的世界

我们在童年时代看到的育儿模式,后来成了我们自己的育儿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的成年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一群扮演大人的孩子,当涉及到为人父母,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说是一群孩子在抚养另一群孩子。

Chapter 3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没有孩子会觉得被骂被禁足或被打屁股是为了他好这样做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

无论我们的意愿多么好,任何形式的纪律都会让孩子感到受攻击,不是因为他们讨厌做正确的事儿,而是由于威胁和惩罚贬低了他们的自尊。

纪律关注的是行为,而不是驱动行为的感觉,它恰恰阻碍了我们实现目标的努力。如果我们无法与他们的感觉产生连结也就无法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纪律不可避免的突出,进而强化了任何孩子都可能有的弱点,这样我们在不经意间创造了我们想要惩罚的行为变成纪律手段的帮凶。

Chapter 4让后果教育孩子

尊重自然,后果孩子就能明白他们的每个行动都会唤起一定的反应

后果是自动潜入在特定情境之中的,我们不用做什么,它就在那里,在你想要给孩子后果的那一刻你已经走进了惩罚的领土。

任何行为都有其自然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要么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么给生活增加困难,让自然后果生效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父母有权预先警告孩子,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负面后果。但是如果孩子仍然固执己见,那么父母就要退后一步让自然后果做好他的本职工作。

从长远来看,如果后果是强加的,就永远无效,人为的后果不会教给孩子现实生活的知识,因为他们并非来自现实生活而是由父母的主观意愿决定的。

我的感悟:

最受纪律约束的孩子,往往最没有能力自我约束。很多时候,纪律是一种控制孩子行为的策略很多时候,纪律是一种控制孩子行为的策略,但却并没有什么建设性,比如:如果你……,我就……,你就不可以……,而这些话里,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又好像并没有什么联系,倒像是不由自主说出的威胁的话语。

纪律更多的是与父母的冲动有关,而不是理智有关,所以大多时候他会触发儿童的不满,以至于不仅抵制父母的命令,甚至抵制父母本身,这种阻力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孩子的行为有可能得到纠正,但他们的心不会服从。

当解释推行各种奇怪的纪律的原因时,父母们又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

不惩罚孩子,让后果教育孩子,是个不错的选择,且会让孩子变得自律。

(自然导致的后果:只要你触摸热炉子,就会被烫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