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浚仪(今河南开封附近)县令焦封被罢官后又死了老婆,开元初年,他在蜀中客游,每天都和蜀中的富人饮酒赌博。有一天天刚黑的时候,独自一人骑着马回家,遇到一着青衣之人,那人似乎跟焦封是老熟人一般,拉着焦封的马就邀他。焦封还在醉乡中,就笑着跟他走了,但心中还是怀疑青衣认错了人。不一会儿到了一处壮阔的府邸,里面房屋高大宏丽。青衣盛情邀请焦封进去,焦封也就下马走了进去。
很快就来了十多个婢女,全穿着绫罗绸缎,满头珠宝翠玉,个个美艳动人。这些女仆都说夫人欲诚心结识焦封,封正惊疑不定,就见两行花烛在前引导,障扇遮蔽簇拥着一个大约十七八岁,容貌美艳惊人的女子(此句显然有误,躲在障扇之后的女子,怎么可能看出年纪和容貌)。女子令人撤去障扇,婢女引焦封上前,两人在堂上互相行礼后坐下。下人摆上美酒佳肴,又有女乐在旁边侍宴奏乐,用金杯向焦封劝酒。
夫人拿来一张红纸,写了一首诗给焦封,诗说:“妾失鸳鸯伴,君方萍梗游;小年欢醉后,只恐苦相留。”(诗大意如下:我死了老公,你也是无根浮萍;少年人醉饮欢乐后,只怕会苦求我留下你。此乃戏谑引诱之艳诗。)
焦封捧着纸读完诗,沉吟了很久,才喝完杯中酒。然后又重新在金杯中斟满酒后,就和了一首诗,诗说:“心常名宦外,终不耻狂游;误入桃源里,仙家争肯留。”(诗大意如下:我心已在名利场外,也不以终日游荡无所事事为耻;今天误进桃花源里,神仙怎么会留下我呢?这里显然在说胡话,因为他后面马上就出去追求名利仕禄了)
夫人看了诗,笑着说:“谁让他误进来呢,就算不想留他,也没办法了。”焦封也笑着说:“只怕你不留,否则就算留千年万年我也愿意。”夫人非常高兴,喜上眉梢,就慢慢起身,装醉回到床上,两人遂有了夫妇之事。
天亮后,两人又开宴席,侍宴的歌乐更加嘹亮,两人又喝醉了。夫人说:“我是都督府孙长史的女儿,年少时嫁给王茂,王茂到长安后死在那里,我就成了寡妇。幸好现在可将终身托付给你了,希望你还能不以我不通过媒妁就嫁你而看不起我。当年卓王孙家的文君嫁给司马相如,也没通过媒妁。”焦封听到这番话后,对她更加爱慕了。
焦封呆在府中闭门不出,过了一月有余,忽然在独自一人时,自言自语说:“我饱读诗书,就是为了求名求官。现在功名未就,却沉迷于酒色之中,月余都不出门,实在不是大丈夫的作为啊。”
侍婢听到后,告诉了夫人。夫人对焦封说:“我是官宦人家的女儿,你是作过官的人,我嫁给你,也算门当户对!现在你欲求显宦荣禄,想能上金殿见皇帝,我也不敢强留下你,耽误你的大好前程,你又何必这样伤心哀叹呢?”焦封说:“请夫人为我着想,不要让我在这蜀城虚老。”
夫人就给焦封金银珠宝,送他东去长安。送到岔路口哭泣离别时,夫人又赠给他一枚玉环,对他说:“这是我母亲在我小时候送我的,你要珍重收藏好它。”然后又吟诗一首,送给焦封。诗说:“鹊桥织女会,也是不多时;今日送君处,羞言连理枝。”(诗大意:牛郎织女的鹊桥之会,时间也很短暂;今天送你到这时,就羞于说连理枝的事了。连理枝,喻夫妻不分离,羞说连理枝,意即两人缘分已尽。)
焦封看完诗,又拿到玉环,非常悲伤,不由得流下泪来。也留了一首诗说:“但保同心结,无劳织锦诗;苏秦求富贵,自有一回时。”(诗大意:只要我们两人相爱,就不需要织锦诗了;当年苏秦追求富贵,功成名就后也衣锦还乡。织锦诗,晋人窦滔欲抛弃妻子苏蕙,苏蕙织锦为回文诗,感动了窦滔,两人复归于好。)夫人看完诗,也悲伤哭泣了很久,然后两人饮酒告别。
焦封虽然已下决心回到京城追求功名,但也常以离开如此佳丽而怅然。当他走上栈道,行走在险峻陡峭的山间时,也非常闷闷不乐。偶然回头一看,见妻子远远地向他奔来,就惊讶地等着她。她一跑到焦封面前,就不停地哭泣。对焦封说:“我不忍心与你别离,于是悄悄地跑来追你,想不到今天又看到了你,希望你带着我一起去京城。”
焦封开始既疑惑又惊讶,随后就很高兴,于是两人一起赶到前面的驿站。到了傍晚时分,来了十多只猩猩,他妻子也跑出去看这些猩猩,高兴地又蹦又跳,大异于往日。然后回头对焦封说:“你已不管我的感受而东去,现在幸好我的女伴来召我回归山林,希望你自己保重。”说完,就变成一只猩猩,和同伴奔跑追逐,不知去了哪里。
《焦封》亦出自《潇湘录》,载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六,“畜兽”类。其文写猩猩化为女子,与人相恋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女子的形象很生动。结尾非常突兀而且与前文逻辑上有矛盾,似乎是特意要表现焦封妻子非人而强行为之。
唐代士子“热中”,读书就是为了求名求官,是有唐一代的社会风气,在本文中有非常突出地表现,在焦封的自言自语中,将唐人热中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也不仅唐代如此,几乎整个封建社会,读书为官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当然,在那个时代,除了为官,读书人似乎也没有其它出路。唐人对此现象,倒是毫不讳言,而且还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