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请求帮助
我们在之前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观察,感受和需要。接下来介绍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首先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比如说你为什么不能给我自由?你为什么这么没有责任感?这些都是抽象的语言,没有提到我们请求可以做的具体的事。
许多来向我求助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感到沮丧或者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这时候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当然有时候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候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做适当的补充。
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常常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内容分为这三个方面:
1.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有时候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感受,为此我们也许会问,听我这样说,你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
2.对方正在想什么?:有时候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询问的时候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要的回应,例如我们可以和对方说,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如果我们只是问对这个建议,你有什么看法,那么对方谈的内容也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
3.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这时候我们也许会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在了解对方反应时,我们要能意识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是哪一方面,并且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么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我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如果不清楚发言者是否已经得到满意的答复,讨论就可能漫无目的的继续下去,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把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的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是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到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的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然而,坚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是很不容易的。对于父母,老师,经理以及其他处于管理位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有位母亲跟我说,我回家试过了,但是没有用,她说她回家后像在研讨班里练习一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没有责备孩子。
她说,当我看到你没有做,你答应做的家务活,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希望回家后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然后我提出了请求,我请他立即把房间收拾干净。随后我的孩子他什么都没有做,我很气愤,跟他说像他这样懒惰而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我认为这位女士把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了,在她看来,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她的请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而忘记了服务的目的。
一些时候,即使我们以恰当的方式提出请求,有些人仍然会误以为是命令,特别是当我们处于强势的一方,那些曾受过权威威胁的人,尤其容易做出这样的判断。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需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在发言的时候,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忆。由于我们所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候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的表达我们的意思,从不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也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