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来袭:焦虑不是敌人,而是心灵的地图

作为一名亲子教练,我常常在对话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描述孩子的状态时,往往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样子。最近的一次教练对话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一位母亲的睡眠困扰

来访者L女士带着睡眠问题来到对话中。她说自己睡前总是思绪万千,对当天效率不满意,担忧未来要完成的事情。这种状态导致她睡眠质量差,甚至梦境中也充斥着未完成的事务。

"我感觉自己像被无形的绳索捆绑着,连睡觉时身体都是紧绷的。"L女士这样描述她的状态。

当我们深入探索时,一个意外的觉察出现了——L女士突然意识到,她描述的这种"紧绷感",正是她平时观察到的孩子的状态,仿佛同理到了孩子。

镜子般的亲子关系

"当我描述自己睡觉时的紧绷时,我的心突然紧了一下,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L女士说这话时声音有些颤抖。

在教练的引导下,L女士尝试去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她看到的画面令人心疼:一个不吭声、没有长大、默默承受的小女孩,对外界的说教充耳不闻。

"我想拥抱她,却发现自己给不出爱。"L女士的眼泪无声滑落,"原来我根本不会爱自己。"

这个瞬间的觉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相:我们常常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在状态的投射。L女士对孩子"紧绷""不放松"的担忧,恰恰反映了她自己无法放松的生命状态。

从觉察到改变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投射",指的是我们将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或想法归因于他人。在亲子关系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当我们无法接纳自己的某些部分时,往往会在孩子身上看到并放大这些特质。

L女士的案例告诉我们:

1. 孩子的状态常常是我们内在的镜子

2. 无法爱自己的人很难真正爱孩子

3. 改变要从自我觉察和自我关怀开始

对话结束时,L女士的能量状态从4分提升到了7分。她的行动计划是:学习慢下来,学习真正关爱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这不是一个能快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段值得持续探索的成长旅程。

给父母们的建议

如果你也发现:

- 总是为孩子的某些状态焦虑

- 对孩子的要求恰恰是自己做不到的

- 想给孩子爱却感到力不从心

也许,是时候转身向内,先看看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需要什么了。因为只有当我们能够接纳和爱护自己时,才能真正以健康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

记住,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成长。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或许正是你需要疗愈的自己。

真正的亲子教育,始于自我觉察,成于自我成长。

                  (关注我,助力觉察,共鸣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