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共情共成长--和常老师共读《教育的情调》

近期忙于“送教进疆”事物,在迟到状态下我再次进入了和常老师共读一本书的精神栖息地。

展读名家推荐语,这样的关键词句进入心间:爱、情、可能性、独特性、教育人性、教育智慧、大智慧、现象学描述、“走进”儿童世界,生长不同于成长,“踏上”儿童的生命“节拍”,“奏出”教育情调的美妙乐章,一个个的“调调”,就优美地组合成了婉转悠远的人生河流。

范梅南的书中所展示的教育现象学,让教育理论知识匮乏的我心向往之。本书序言的作者檀传宝如是说:教育现象学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具象、体验、感性。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真实触碰的每一天,只是我们在常态的教育生活中疏于记录,疏于整理,时间的长河就这样冲刷了我们很多“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记忆。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我们真应在职业生涯中为自己留下为人师的成长的足迹。“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在习惯性的日常教育教学反思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会羽翼渐丰,和学生共情共成长。

基于本土情境的教育现象学研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点什么了,不等不躺,起航前行。就像《教育的情调》的封面设计,一个戴着草帽的男孩将臂弯枕在脑后,他嘴角上扬,帽檐遮住了半边脸,浩瀚的宇宙都是他思绪徜徉的空间,和这样的孩子共同走过生命的一个个节点,我们体验着。看见孩子,倾听孩子,走进孩子,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专业与自我也在丰沛成长。

石莲花一路向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