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从未失格,未来从来可期

—读《人间失格》有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一句话在一时间火出了圈,成为网抑云用户笔下的常客,似乎与最近流行的丧文化完美贴合。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虽出自寺内寿太郎,但提及这句话时,很多人总是会第一时间联系到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在一次次地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后,我最终于寒假将之一阅。不知是阅历太少抑或学识太浅的缘故,我总是对其间思想不能苟同,大有不堪卒读之感。在其抑郁压抑的文风下,我只一句话想驳之:人间从未失格,未来也从来可期!

“人间失格”意为失去做人的资格,全书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消极、颓废、吸烟、酗酒、吸毒、多次尝试自杀、看不到希望、一路走向衰亡的一生。压抑、沉闷、痛苦似乎成了这本书的主基调,甚至一度让我觉得不堪卒读。我始终想不明白这本书大火甚至于被评为经典的原因。

有人对主人公叶藏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同情,言道,外人看来的渣、麻木 其实不过是其在小心翼翼的活着罢了。有人说,大庭叶藏的悲剧或许并不在于不能合群,不在于交友不慎,不在于吸毒,也不在于性关系混乱,而在于他本身就是“没有自我”的。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书名叫《人间失格》的原因。想必大庭叶藏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再三自杀,尝试把“不合格的”自己,从这个世间抹去吧。而我却认为,叶藏之所以获此番悲剧,非无自我意识之故,实乃其不愿正视自我之故。我只看到了主人公的怯懦与自卑,逃避与庸俗。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他逃避这世间种种不顺的借口,源自于一个懦夫的掩饰!

我始终不能理解叶藏一直以来的痛苦来源于什么。他出身富贵人家,从一开始似乎就不用面对于当时底层人的种种困难,可他自年幼时便莫名地对交际害怕、对这世间悲观。难道真的是物质满足的状态下,心灵越难满足?如此观之,他的幸福阈值似乎太高?

“从小人们就常说我幸福,但我总觉得自己好像身处地狱…”

“我甚至觉得自己背负着十个祸胎,哪怕将其中一个换与旁人背负,恐怕都已经足以取其性命。”

“不论家人说我什么,我从不顶嘴。他们一句轻描淡写的批评,我却感觉如同霹雳般震撼,几乎令我发疯。”

“其实我根本不想要那种玩具狮子,倒是书相对来说比较合我心意。但我觉察出父亲是想买舞狮给我。为了迎合父亲的心意,讨他开心,我才斗胆尝试一次小冒险,深夜潜入客堂间”

我不知道他从小背负着什么,我只知道他的童年似乎很痛苦。可是,这种痛苦又似乎是他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大多数情况下,血缘亲情的联系总是带着一分温情,甚至于是最纯粹的感情了。但叶藏从很小就害怕家人的批评、小心翼翼地讨好着家人,甚至于似乎将家庭当成炼狱一般。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我始终不能理解,家庭教育形式相异,但家庭成员之间都是有纯粹的感情基础的吧。似乎他从一开始就对他一直从属的家庭抱有戒备之心,这就挺让人窒息的。他从来都不曾表达自己的态度喜好看法,一直演戏,按着自己的想法逼迫自己迎合别人,却又痛苦、痛恨于自己的虚假状态。我就觉得很好笑以及莫名,难道这一切不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吗?怯懦于表达自己,害怕承担引人不适的后果,却又痛恨于这人世的黑暗,就很不理解他的态度,明明一切的归因,非人间失格,实乃其逃避之故。

汲汲经营,似乎经历于世间种种不幸,其实不过是对自己怯懦的掩饰罢了。严厉的父亲、没有存在感的母亲、灰暗的家庭生活、丑陋的人性、害怕被抛弃的敏感、汲汲经营的小心以及看似为人着想的逃避,这一切种种营造的感觉,似乎让人不自觉地同情叶藏。一个从小生活在痛苦迷茫当中的人,似乎其本身的弱者地位就值得人的同情,即使这一切可能都是他自己给自己戴的枷锁。不得不说,人有一种高尚的品德--怜悯弱者,不问原因的,一个人处于一种或是物质或是精神的弱势地位,总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同情。人间从未失格,一切不过是叶藏一直以来给自己的不愿面对的枷锁罢了。说他痛苦,逼着自己去做愉人的小丑,长期沦陷于失去自我的痛苦中,其实他可以拒绝的啊,没有人明确逼迫他吧?其他的一些文静内敛的孩子不一样过的好好的吗?说到底不就是贪吗?贪图别人在自己身上驻足的目光,却又不愿掩饰真我。说他痛苦小心翼翼地讨好着家人,我就忍不住问,难道家人之间的迁就也可称之为痛苦?只能其他家人迁就着你吗?退一步说,若是实在不喜,说出即可,难道愿意为你买舞狮逗你开心的父亲会对你就此失望不喜?一切的后果难道不是他的敏感性格臆想出来的吗?难道不是他怯于表达自己而造成的吗?

“我最大的不幸就是缺少拒绝的能力。”是的,是的,一切悲剧的来源是叶藏的懦弱,怯于直视自己内心的懦弱。甚至于死时,他都没有直视内心的怯弱,只推却于人世之黑暗。

“见一个就爱一个的人,其实谁都不爱。”是啊,无论是常子、静子、还是良子,叶藏似乎从来都只是想从她们那获得救赎罢了,其实谁都没真正意义上爱过。喜欢的只不过是彼此相处时内心的一种放松状态。这么说来,叶藏其实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呢。

“若能避开所有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可是起起落落本来就是人生啊。令人心颤的喜悦,刻骨的悲痛最终随着时间而变浅,成为回忆的一部分,珍贵至极。悲伤只是暂时的,喜与悲也是相对的啊。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就算碰到棉花也会受伤。”真正的爱与幸福是不会伤害到人的,最终只会是被胆小鬼保护自己的刺刺伤。良子的存在不是治愈了叶藏一段时间么,最后失贞的不幸不也是因为叶藏的无视与懦弱?胆小鬼自身封闭了自己,用刺包裹着全身,却依旧去拥抱幸福,刺伤了幸福,却只会自怨自艾。良子明明从来无辜,最后受害者却成了叶藏?

文章结尾,酒店老板娘说“我们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幽默风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看到书评中也时有人说叶藏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每每观之,我总觉得莫名,我只看出叶藏的自私、怯弱、不负责任、颓废、恶毒......一切的掩饰与讨好造成的苦痛,难道不是因为他想求得人气与自我之间两全的贪欲?他自私的紧,于不开心事,随意便自杀,从未考虑过爱其之人,自私之至,怯弱之至,不负责任之至,残忍之至。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体会过叶藏那样的人生,我对他的一些看法可能过于偏激。但真的,我不能理解叶藏的一生,不懂人间失格的爆红。有人说,所谓浑浑噩噩,所谓麻木不堪,不过是在努力生存。既然一切悲剧的来源是人间失格,那么,我想,如果一开始大庭叶藏就遵循本心,做自己,是不是,悲剧就止于那时?

我曾一度讨厌怯懦的人,讨厌在困难面前选择沉沦的人,讨厌不顾一切自私自杀的人,是以我看完人间失格,其实是特别不能理解主角的做法,不能认同的。但是,人生是无法评判的。过了一段时间,我把其他读者的一些感受看了之后,我突然间有了点理解这类人了,也明白了一开始读后气愤之余内心的那点复杂情绪。真的,其实这很正常,人性的复杂,随着阅历圈子的不断扩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掩饰自己,违背自己内心的经历。负面的情绪,每个人都有,只是,太宰治或者叶藏走向了一个极端。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作者太宰治“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或许人间失格有如此大的市场,与主人公叶藏一直以来的自我掩饰,伪装有关,与大多数人的自卑怯弱产生了某种共鸣,害怕社交却又不得不社交,渴盼美好,却清楚的知道人世的残酷。世界观的单一化,社会认同的狭隘化,以及一般这种人强烈的社会关注期许,造成的悲剧。

理解是一码事,赞同又是一码事。生活应该是上扬的姿态,即使有时会有低谷。千帆过尽,人如故!

我始终觉得一句话很对,人行于世,不止为自己,还为所爱之人以及爱我之人。死,至简之事,实乃懦夫之为。活着,要面对种种困难,是勇者所为。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愿你我不为懦夫,只当勇者!

看锦绣江山,体人间至善,道一句,人间从未失格,未来从来可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