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为了融洽相处而回避真实的自我或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那么孩子也会模仿这种不真实的生活方式。当孩子看见我们故作姿态以博取他人的认可时,他们也会学着取悦他人,并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去迎合对方的好恶。
当孩子看见我们把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时,他们也会学着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而去迎合他人。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人际关系高度依赖,他们的身份意识也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然而,在这种对他人不真实的迎合背后,其实隐藏着某种厌恶感;因为没人能够保持这种舍己从人的状态,除非他们先做到忠于自己。
当我们为了赢得认同而取悦他人的时候,可能也会在无意间开始取悦孩子。为了寻求孩子的认同,我们不再教导他们尊重自己的真实需求,而是过度满足他们。过分宠爱孩子就是对他们发出错误的信息:就算胁迫父母也没关系。我们的自尊缺失使得孩子误以为自己成了成人世界的中心。这不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也无助于缓解我们自身的缺失;而且,这还容易导致孩子生成自恋的毛病,让他们以为世界都要围着他们转。
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树立健全的底线意识,那么孩子也不会对规则和底线产生敬畏。当他们看到我们无法为属于自己的空间设置界限,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需求比别人的更重要。如果我们不知道恰当地说“不”,而一味地顺着他们,他们就不会明白,生活无法处处令人称心如意。结果,他们心里就会滋生出不健康的自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