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在后台问:
为什么我说什么,孩子总是要“对着干”?孩子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锁上门,怎么办?每次跟孩子聊不了几句就会吵起来,怎么办?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当中。
如果你说什么,孩子都当作“耳边风”,那么,家庭教育便无从谈起。﹏﹏﹏﹏
我们先来看一对母子的告白:
我记得爸爸从课本下没收我的手机时的愤恨,也记得妈妈看见下午就要考试的我,中午却还在玩拼装模型时的绝望。
我又何尝不自责?那个自己,我也不大喜欢。
——张牧 13岁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力求做到完美。像我这样的妈妈,怎么会失去了与孩子沟通的能力,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了呢?问题出在哪里?
——张牧妈妈两年前的冬天,是张牧一家的“寒冬”。孩子和父母之间仿佛患了交流障碍,本来聊得好好的,一言不合,立马浑身是刺,相爱相杀。
拼装模型是张牧的兴趣爱好
让张牧妈妈崩溃的是初二的一次家长会。她从前门进,孩子就悄然从后门走了,连一声招呼也不打。
那一个下午,坐在教室里的妈妈,心里拔凉,她很困惑: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儿子去哪里了?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
01
“顶嘴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陈钧钧老师说过,“顶嘴”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寻求自由表达的空间。
特别是12-18岁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变得富有攻击性。
因为他开始觉得自己有力量,有独立的意识。
他不想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所以他要和你对着干,或者干脆不吭声、不沟通。
在训练中,张牧的内在被唤醒
但是作为父母是否想过,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沟通,或者顶嘴,并不全是孩子的错。
父母眼里见到的“问题”,可能是孩子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张牧妈妈觉得孩子在考试前玩拼装模型是一个“问题”,但它可能是孩子解决考试前紧张的一种“方案”。
这跟很多孩子的“问题”是类似的: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也许是他解决在学习上得不到认可的问题。
孩子翘课不肯上学,也许是解决他在学校被同学嘲笑、欺负的问题。
孩子回到家就躲在房间里,也许是不想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
……
这都是他们解决自己内在问题的方案。如果父母强行拿走了这个解决方案,就等于逼着他们去直面真正的问题,会更令人崩溃。
马山冬训营,是张牧一家改变的起点
02
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好好说话,这是构建家庭成长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深度沟通的内容。在结营时,张牧一家写在家庭成长承诺书上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好好说话。他们还和另外两个家庭组建了一个叫“西游记”的共同成长群,每天按照家庭成长计划进行打卡。
社群陪伴成长,每天打卡自己的做到
每天,妈妈打卡的内容都离不开“好好说话”“每日一夸”,而且经常是10分。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在马山冬训营期间,张牧妈妈总是远远地盯着孩子,一会提醒他多跟别的孩子交流,一会埋怨他参加活动不够积极,一会又觉得他不如其他孩子会表达……
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光像直升机一样一直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后来,一个“交换父母”的环节让张牧妈妈重新审视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对于自己的孩子,却做不到接纳、包容和肯定呢?
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和孩子好好说话,多肯定、多鼓励、不否定。
家长改变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改变
一开始,张牧妈妈一看到“问题”,还是忍不住要去说。那段时间,张牧对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不用管我,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
于是妈妈就提醒自己:闭嘴、放下、走人。
她把自己的“位置”挪到了书房,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抬起头无数次,就为了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学习;也不会在孩子玩拼装模型时,多次催促,担心孩子的娱乐时间不知控制。
她学会了信任放手,不否定,不指责。孩子变得自律自觉,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名次再次回到了全年级200名内,并且一直稳定在前150名左右。
母子间的关系也变得十分融洽,张牧会主动跟妈妈说校园趣事,说自己喜欢的拼装模型和名车知识。
孩子只有在感觉被尊重、被接纳、被肯定的情况下,才会“听话”,并且做出改变。
今年参加中考,张牧自信留影
中考前,母子之间有一段对话:
张牧:妈,你给我5分钟拍下月亮。
张牧妈妈:给你一通宵,够吗?
他们在对方的眼神里,看到的是信任、支持和鼓励。那一天,距离中考还有7天。
在拍下月亮后的20天后,张牧收到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每一次张牧妈妈说起孩子,每一句都是肯定和优点,语气中都洋溢着开心幸福。
也许,这就是好好说话带来的惊喜吧,你觉得呢?
中考后,张牧和爸爸参加第三届国庆108公里戈壁徒步
今年国庆,我们再一次邀请伙伴们来到美丽的甘肃戈壁
你准备好了吗?和五维伙伴一起成就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