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星球学演讲的同学,听我提有个初中孩子厌学1年多没上学,我咨询处理2周后,已经回到学校,她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后来还是说了:
“女儿已经4年多没叫一声爸妈了,因为以前不听话,打了孩子”。现在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
因为女儿不仅不跟爸妈说话,而且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玩游戏,刷视频,还赖在家拒绝去原来的高中,不得已,只能找私教,大量的费用
从那之后,女儿专门和我对着干,我崩溃又无奈,哭也不知哭过多少回。
很同情她的境遇,翻阅了大量书籍和教育视频,想知道问题出在了哪?”
教育专家高特曼博士研究的三种对话类型,给我的启发:
父母不好好说话,孩子是会“报复”父母的,就是怎么做让父母最生气、最心痛,就怎么做。
而一个孩子会走向“报复”的路,一定是先被伤了无数次,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现在仔细想来,之前那些我无心说出来的话,对女儿来说,真的每一句都是伤人的刀子。”
我说:“你让女儿写几个字,我笔迹分析一下。”
第二天,她回复我说女儿不愿意。
她跟女儿之间的沟通靠发微信,她求神拜佛都试过跟女儿和解,无果。
明明是关心,表达出来的却是责备:
“你眼睛长脑门上了吗?”
这一年,女儿,14岁,上初二。
那时女儿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来,很多时候,我不问她,她就什么事都不和我说。
有一次,她在学校了摔伤,穿着牛仔裤,膝盖皮破出血已经结痂,挺严重的,却没有跟任何人说。
后来她爸爸看到她脱牛仔裤很痛苦的表情,问女儿怎么回事,表情这么样子。
看到女儿的伤疤,没有半句安慰的话,而是责备地说:“走路这么不小心,摔成这个样子。”
其实,爸爸是女儿奴,平时很宠她的,但这种情况下用责备的语气说女儿,只会让女儿有事不敢跟爸爸说。
虽然骂的时候没有面目狰狞,想来也好不到哪去,软刀子也是刀子,划在孩子身上,也疼。
责备式关心,说出口的瞬间,就只剩下刺心的责备。
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都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嘲讽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确实如此,许多父母,用日复一日的语言暴力,一点一点把他们身上的斗志消磨掉,自尊打击掉,希望摧毁掉。
家庭中太多的矛盾、亲子问题,都源于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孩子不会懂父母的良苦用心,他接收到的只有语言上的字面意思,听到的也只有比较和否定。
得不到父母信任的孩子,自信只会一点一点被摧毁,把自卑活成生命的底色。
父母再生气,有些话也绝不能对孩子说;
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