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午8点钟就到校工作了,分发了学科中心用书,进行了学科组的说课交流和疫情流程演练活动,中午还和媛老师交流了市里命题能力培训的相关问题。今天还是读了《给教师的建议》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以及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开学的日期渐渐近了,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也日趋由自由变得更加自律起来。
读完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我梳理出这样几个关键词:逐步、适度、创造性和习惯。要把儿童从尽情玩耍的学前生活中引入规律的教室学习中,不应急于求成甚至急功近利,而应当循序渐进,从无意注意到有意识的注意有一个过程。但是,并不是要使学习迁就玩乐,故意把学习变得很轻松,而是不感到学习枯燥就可以了。
脑力劳动的本质就是努力地开动脑筋,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而意志的培养,就是从自己向自己向自己提出目标、集中智慧的努力、思考和理解以及进行自我监督开始的。所以,小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和克服困难的习惯。其中,学习形式多样化是教育学的“窍门”之一。而觉察不到教师的目的的不随意注意,也能减轻脑力劳动。
但是,使课堂经常处于智力紧张状态的气氛的“课堂上不浪费1分钟”、“没有一时一刻不在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却是最为有害的。这种“高效率的”课的后遗症就是学生的情绪激动、愤怒、经常违反纪律和厌学。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中,老师们提出了古今中外的亘古之问:为什么原本聪明好学的孩子在几年学校教育之后就“泯然众人矣”,甚至厌学、弃学了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非常严重的缺点是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没有专门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无非是识记、保持、再现和死抠语法。而我们的首要任务本应是教会学生思考和善于说话,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