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以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有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突然变得闷闷不乐起来。爸爸妈妈、老师及同学们问他原因,他都不愿说……直到有一天,奶奶过来看他,他才和奶奶说出了自己不开心的原因——他觉得他爸爸妈妈不配拥有一个他这么优秀的儿子。他说,他是市三好学生、各门功课拔尖、长得很帅、还有远大理想,而他的爸爸妈妈都只是普通企业的普通员工,最“可恨”的是,他爸爸妈妈似乎还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不知道这位小学生的爸爸妈妈听到他们儿子的“控诉”后做何感想,无论如何,大概心情不会好到哪里去。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不会因此而更积极上进,当然,他们也可能用一句“子不嫌母丑”来回应这一“控诉”……但不管怎么样,这种父子、母子关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这位小学生也不会因此而得到一对更“匹配”的父母……而在职场中,当下属对管理者存有这样的抱怨时,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离岗了,更进一步,当员工对企业存有这样的想法时,他往往也会毫无犹豫地选择离职。
半年前,某公司某部门骨干员工和我说,有一次,她随她们部长(部门正职)去向董事长做了一次工作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董事长就方案内容问了很多问题,因为汇报的方案是这位骨干员工配合我写的,所以她很熟悉,并且方案背后的思考逻辑她也清楚,所以她能够对答如流,反而是她的部长显得很尴尬,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当然,董事长当时也没有责备这位部长什么。会后,她和我说起这个事时,我开玩笑说——接下来你准备穿小鞋吧!她很肯定地和我说她们部长不是那样小气的人。
最近一次,这位员工和我讲她辞职了,我随口而出问她:是不是你们领导给你穿小鞋穿?出乎我意料的是,她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不是”,真实的原因是她越来越觉得她的领导无能,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也没法给予她指导,而且也不愿意担责……我进一步的问她“你为啥不取而代之?”尽管她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这并不是她“想不想”的问题。
我最近在很多场合讲,现在的95后、00后员工在工作上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找不到要工作、或者要一份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像90前,尤其是70、80后员工需要依靠工作,或者是好工作来支撑生活。但是,据我的观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是积极上进的,但因为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他们往往更为“随性”,表现之一就是一言不合就辞职……在一些人眼里被解读为没有责任心,我的观点是他们往往有更坚定的目标或选择,他们更不愿意向生活妥协,他们也更有不向生活妥协的资本。
这一周,我走了好几家企业,发现大家普遍焦虑的共同问题除了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以外,就是员工越来越不好管,尤其是新人越来越不好招,乍一看,这似乎是两相互矛盾的事,如果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那么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离职,应该是更好招人才对,但是企业却更难招人。究其原因,市场不景气时,明智的企业会想办法激励和留住骨干员工,那些被迫离开的人往往是很普通或者低绩效者,与此同时,招人的企业常常显得特别“功利”,希望“新人”一来就能上手,就能当熟手用,最好还能够带来客户……
一个遗憾的事实是,在人员快速流动的当下,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本不愿意培养人,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企业会真的会舍得花很多的精力来培养新人,可能只存在于理论上、书本上。据我不完全的观察,很多员工在企业成长起来的核心因素是自身的“悟性”、努力以及有效的抓住了机会,企业在这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常是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以及相应的机会(毋庸置疑,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并不能期望企业给每一位员工设置好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通道,并且在每个阶段都安排有相应的人员给予指导。
新的问题带来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在不断下降,他们对公司的要求也会更高,当自己有效地成长起来后,他们会审视他们的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公司,是否还配得上成长以后的自己?这从某种意义上会进一步造成各行各业企业的洗牌,那些行业内无规模、无特色、无影响力的“苟且企业”对行业优秀员工的吸引力将越来越低,好不容易发现和成长起来的优秀员工都会流向别的优秀企业……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我有两点思考:
第一、企业要集中资源培养和激励管理者,并不断促进企业成长。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一批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强大的腰部力量,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是忽视这一特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企业内部的激励出现倒挂现象——普通员工薪酬极有社会竞争力,而中层的薪酬往往缺乏竞争力;二是很多企业在招聘方面不断向新招的“骨干”员工倾斜,不断打破公司现行薪酬体系,给新招的人以高于当前管理者的待遇,尽管我理解企业对“新人”寄予极高的期望,希望他们给公司转型升级带来新力量,但企业领导者也不应忘记企业走到今天是得益于当前的中高层管理者。同时,企业也不应安于现状,事实上,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没有“保持现状”这一选项,不进则退。
第二,管理者要积极主动提升自己。过去40年,我们很多企业取得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和成就,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经济的快速、持续及稳定成长,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很多行业的很多企业实际上是忽视了“管理”的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企业内部价值分配通常遵循经营导向、生产导向,“管理”往往是以“辅助”的角色参与企业价值分配……依我的判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及未来,“管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开始向“管理”要效益,作为管理者,就必须要有更快、更好的成长,一是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二是给下属追随的信心和希望!
无论如何,无论是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的外观环境,抑或是面临更有目标感的新生代员工,管理者都应该有“一劳永逸”的想法和行为了,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如若不能,最好是主动让贤。(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