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

一. 教学过程概况:

(一)聚焦:

    1. 学期回顾:一年级下《观察一瓶水》,说说睡的特征。

    2. 展示雪山温泉河流图片:找找图片中水的形态。

    3. 说说水的用处,引出擦黑板、擦桌子。

(二)探索:水去哪儿了:

    1. 辩论会:3种解释你更认同哪一种?

    (1)水有流动性,它流走了;

    (2)水被吸收掉了;

    (3)水“跑到”空气中了。

    2. 对比实验:盖盖子和不盖盖子的两杯水,会有什么变化:

    (1)实验设计:对照实验,哪些条件保持一致?哪些条件不一样?

    (2)实验步骤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讨论并做出实验结论

    3. 介绍科学词汇:蒸发

    4.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三)研讨:水和水蒸气的特征?

    1. 烧开水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吗?(辩论会:2种解释你更认同哪一种?)

    2. 水的特征是什么?对应水的特征,水蒸气的特征是什么?

    3. 选词填空,完成韦恩图(《学生活动手册》P1)

    4. 学生展示填图结果,班级讨论

    5. 回答问题:既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那么烧开水冒出的“白汽”就不是水蒸气

(四)拓展:

  1. 为什么游完泳不擦干身上的水,会觉得冷?

  2. 哪些方法可以加快蒸发的速度?

二. 反思:

    这节课有老老师来听课,给了非常好的建议,主要包括:

    1. 课程节奏与教学重点的时间分配:

        (1)定位是线上学习的复习课,可适当加快聚焦部分的速度,更多时间放在探索及研讨部分;

        (2)同样的原因,可适当加快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的介绍,更多时间放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上。

    2. 严谨性:在展示雪山温泉河流图片时,温泉冒出的“白汽”周围也最好不要标记水蒸气,可以标记为“雾”,避免误导学生。

    3. 表述完整性:在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时,学生说“晾衣服”后,最好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现象来进行更科学的表述,如“湿衣服出去就变干了”,指向性要更精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