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知左公柳,而很少有人知道"沈公榕"历史竟是这样的浪漫,在祖国的西北大漠和东南沿海,各用两棵树来标志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左公柳见证了新疆的收复,沈公格却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
2016年与2017年的岁尾初,"辽宁"舰穿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中国航母编队的首次远航,虽然刚跨过第一个年头,而中国海军却已整整走过了150年。 这个时刻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150年前的12月23日,福州马尾船厂破土动工,中国人要建造军舰。
鸦片战争后,清帝国被列强敲开了国门,国势日弱。老祖宗传下来的大刀长矛,在洋枪、洋炮面前是那样的无奈。 洋务派深切地感到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制夷"。1866年6月左宗棠上书,请在福建马尾开办船厂,立被批准。但10月西北烽烟突起,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西去平定叛乱,收复新疆。
他不放心刚起步的船政大事,遍选接替之人,最后力保时任江西巡抚,正因母丧在福州家中守孝的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从小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报国,一身正气。
他要引进法,以精卫精神,一筐一筐地填海筑基,开创近代中国的造船大业、不信事情办不成。
新事物一开始就遇到保守势力的顽强阻挠,还没有造船,就先是一场思想大论战 当时的福建地方官吴棠愚顽不化,沈葆桢来马尾办船政,他在经费、人力、材料、土地等方面,事事发难,处处拆台,几乎是"逢沈必反"他是本地人,工厂一开工,亲朋故旧都上门来找饭碗。他平生最恨劣幕奸胥,裙带相缠。为洗刷旧衙陈腐之风,他以法治厂,半军事化管理,甚至不惜开杀戒。 开山用大斧,乱世用重典。向来成大事者必用铁手腕。 马尾船厂,这个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终于经沈葆桢的铁手腕轻轻拉开。
沈葆桢栽榕时,也许没有想到他的洋务事业如这榕树一样,枝垂气根,沈葆桢决心要在洋务这棵大榕树上多生下一点气根,接入中国的土壤,完成由洋到土的转化。船厂一开办,他就同时办了两所学堂——前学堂与后学堂。 现在看当时的办学章程,实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打下的第一根界桩沈葆桢是为了造船才同时培养人才的,无意中他成了中国工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第一人。中国的第一所工业专科学校,也是中国的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诞生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块历史的里程碑。
总之,沈葆桢借船政,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出了近代教育,催生了近代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人才,牵动了历史,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