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李杜赛诗(下)
腾小追又看了看两首诗,说:“我的问题问完了,这两首诗的基本意思也弄明白了。”随后问范十:“范先生,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只想说,两位的诗写得太好了,尤其是诗里提到了我和我的小园,深感荣幸。我在想,我说不定会因这两首诗名扬千古呢,我要感谢两位的厚爱。”范十说道。
“其实我也要表示谢意,感谢两位给我机会做这个裁判。能给你们这样的大诗人做裁判是我的荣幸,这会成为我今后夸耀的资本。”腾小追说。
“好了,好了,你们俩别客气了!我现在最想知道我和杜二谁的诗写得好。”李白说道。
“对呀,快公布结果吧!”杜甫也催促说。
腾小追和范十耳语了几句,说:“我和范先生要讨论一下,结果稍后公布。”
“嗬,还蛮正规的,太繁琐了吧!”李白不以为然。
“我们是很正规的比赛,评审委员会哪能不开会呢!”腾小追笑嘻嘻地说。
腾小追和范十进屋商量了一会儿,拿着一张纸出来,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李白的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文如其题,完整地叙述了寻访城北范居士的过程。起因、失道、宴饮、归去,来龙去脉,一清二楚。雁度秋色、马迷荒陂、苍耳欺人、入门一笑、霜梨酸枣、饮酒吟诗、酣来上马等细节,生动形象,仿佛把人带到了现场,与诗人一起经历和体验了寻访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山野情趣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腾小追略一停顿,继续念道:
“杜甫的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乍一看去好像文不对题,开篇先从二人的友情写起,在对友情进行了充分的渲染后,才开始写寻访,然后很快又回到对友情的歌颂和向往。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讨莼羹、沧海情等细节,写出了两人的兄弟深情,感人至深。全诗借寻访写友情,可以说是一篇友谊的颂歌。”
“评价很高,点评也很到位。下面该宣布评比结果了吧?”杜甫问道。
“不要着急,要按程序来!”腾小追继续分析,“从我的理解来看,李先生的诗像一篇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比较全,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也很清楚;杜先生的诗像一篇散文,描绘了几个温馨感人的画面,它们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联系,但形散神不散,很好地写出了两个人的兄弟之情。”
“我看这回该宣布结果了。”李白对杜甫说。
“我发现小追点评的还有点意思,我们且等他讲完。”杜甫说。
“各位注意,现在到了关键之处。”腾小追继续点评,“综合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字:李长杜短,李一杜二,李事杜情。”
“哦?这是什么意思?”李白和杜甫问道。
“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道来……”腾小追好像在吊大家的胃口,不急不慢地讲道,“‘李长杜短’,是说李白的诗写得长,杜甫的诗写得短。李白的诗是14联28句140字,杜甫的诗是8联16句80字,就连题目李白也比杜甫长了10个字。有人可能说这是废话,其实不然,‘李长杜短’恰恰反映了他们二人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李白的长,是说他不惜笔墨,不怕铺张,力求写深写透,酣畅淋漓;杜甫的短,是说他用笔经济,追求精炼,努力提高效率,争取出奇制胜。”
“嘿!我们随便那么一写,没想到小追还分析出这么多门道来!”李白说,“那‘李一杜二’是什么意思?怎么里面有杜二没有李十二?”
“这‘李一杜二’说的可不是你们俩的排行,它说的是李白的诗里写了一个人,杜甫的诗里写了两个人。”说到这里,腾小追稍微停了一下,看了看那两首诗,“李白的诗自始至终主要就是他一个人在活动,虽然杜甫就在他身边,但他目中无人,如入无人之境,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说明李白很投入很自我,非常在意自己的感受,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很好地表达出来。杜甫的诗更多地写了两个人的共同行动,就连题目里都提到了李十二。这说明杜甫更加注重外部,更加注意与他人的关系,珍惜和维护与他人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点了点头,杜甫问道:“那‘李事杜情’呢?”
“‘李事杜情’的意思是说,李白主要写的是事实,杜甫主要写的是感情,这从上面两个特点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两首诗里,李白把重点放在了事件的叙述上,表达了对山野情趣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杜甫着重描写了两个人的友情,体现了对兄弟情谊的珍惜和赞美。”
听到这里,大家一齐鼓掌,李白站起来说:“辛苦了,我们的大裁判!来吃些东西,休息一下。”
腾小追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累死我了!给你们大诗人做裁判,压力山大呀!”
杜甫问他:“小追,还有什么要说的?该宣布结果了吧?”
“我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有请范先生,”腾小追转向范十,“范先生是今天的评委,也是场地提供和友情赞助,我们请他讲几句!”
范十激动地站起来:“各位今天光临寒舍,我感到非常荣幸。李十二和杜二的兄弟之情,令人感动,也令人羡慕。都说文人相轻,可你们不是,你们是文人相重!”范十端起一杯酒,“来,喝了这杯!欢迎你们常来做客,畅叙友情!”
大家一饮而尽。
腾小追站起来宣布:“‘寻访范十居士’作诗大赛就要结束了,评委会认为,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亲切朴实,通俗易懂,充满了乡野情趣和朋友情谊。二诗各有特点,各有侧重,殊途同归,难分高下。经评委会认真评定,比赛的最终结果是:两首诗并列第一!”
李白、杜甫、范十一齐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