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多次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它通常表现为只注重表面工作,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只看重形式上的完成,而不考虑工作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浮在表面,随意决策、机械执行,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不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效率的降低,而且会损害干部群众关系。
避免形式主义,就要以人民为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干事创业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要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几个月前重庆的“背篓专线”被网友说:“一条地铁、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城市公共交通是为公众服务的,用人性化的安排呵护烟火日常,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就是以人民为主,打造有温度的城市。
避免形式主义,就要求真务实。形式主义问题的一个集中表现,就在于一些人思想上脱离实际、忽视规律,行动上虚夸浮躁、急功近利。陈云同志曾指出:讲实事求是,就要先把“实事”搞清楚。作为基层办事人员,我们要多关注工作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掌握更多的真实情况,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深入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所做的事情能够为社会、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取得预期的效果。
避免形式主义,就要提高能力。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形式主义注定干不成事。张桂梅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扶贫主战场;“第一书记”黄文秀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唯有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方式,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