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一个地方吃另一个地方的国度。每一个地方的出产只有极少量是在当地消耗掉的,大部分会流通到别的地方。而输出东西的地方,也会进口别的地方辛勤劳动种养出来的东西,因此才有了“特产”一说。
成苒最初听到这个观点是纳兰风吟转述的他美国同学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给出的剧评。两人基于爱国主义情怀还共同对那个人进行了口诛笔伐。但当成苒埋首挑选蘑菇的时候,居然有点理解这个观点了。
白一自小在哀牢山区长大,对山里什么季节有什么,什么地方分布着什么东西可谓了如指掌。因此,他每次进山都不会空手而回。
然而,三个箩筐满满当当的蘑菇对于每天只吃两顿饭的人家来说,哪能一天就吃完?没有冰箱的村子里,蘑菇无法保鲜超过半天。
况且在这样的季节里每天都会有新的蘑菇被采回来,完全犯不着吃前一天的过季蘑菇。
每天采摘回来的蘑菇都会被大量剩下……
“嫂子,是这样串起来么?”蓝晴语站起身来,手里的丝线系着蘑菇就像一串风铃。
正在给白玉喂奶的白一媳妇看过来,笑弯了眼:“嗯,大学生就是厉害,你们做得比我好。”
“学姐手比较巧,我的只是勉强系紧而已。”成苒提起自己串好的,看向屋檐下挂着的玉米和辣椒,“嫂子,是要挂到屋檐下晾干是么?”
“不是,放到屋顶上暴晒。”白一从火塘边转过身来,笑道,“你们先放着,来尝一尝蘑菇汤。”
哈尼族耕作的梯田里,主要种植大米、玉米,每天的主食基本上都是米饭,或者米加工的米线、粥。这里出产细长的紫色糯米,心灵手巧的人家会用它制成紫米粑、紫米粉、紫米甜酒等。
然而无论主妇怎么心灵手巧,如果没有蔬菜,光吃主食是过不了日子的。
山地引水不便,种植蔬菜却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这里多数人家会在屋前屋后的空地开辟一个小菜园,搭个瓜棚,种植的蔬菜产量极少。
好在山里野菜、蘑菇多,人们并不需费心种菜,只要在野菜、蘑菇应季的时候勤快一点到山里去采集就行。
而当天吃不完的蘑菇会被晒干,然后再加工成为干货、罐头、佐料等等,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东西能顶一阵子。
一碗野菜蘑菇汤就能让一天幸福满满。
“大哥,您的手艺真棒!”成苒吃着新鲜的野菜蘑菇汤,称赞道。
“是啊!比我们家那边的大餐馆做的还好吃!”蓝晴语赞同道。
“你别夸他,再夸他尾巴都翘起来。”白一媳妇道,“是野菜、蘑菇本身好吃。不过,如果是晒干的蘑菇野菜做汤,味道也很好的。”
蓝晴语道:“是不是就跟我们吃到的香菇那样,学妹?”
成苒点头:“嗯,应该是,我们吃到的香菇一般都是晒干的,等做菜的时候再用温水泡开。”
白一自豪地笑道:“那可能你们以前也吃过我们村卖出去的蘑菇呢!”
蓝晴语摇头道:“肯定没有,我们村的蘑菇质量多好啊,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蘑菇呢!”
白一媳妇笑道:“我们今年已经晒了一些,你们回去的时候捎一些吧。”
“那多麻烦呐!”成苒笑道,“我们在这里吃够了新鲜的再回去!嫂子你们晒来卖的就卖了,不用顾忌我们。”
”是啊!我们老师说了,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蓝晴语望着前方的屋子,轻快地说道。
“不知道老师他们是不是也在吃蘑菇?”成苒也看向门外,“我们一会儿去看看她们吧!”
蓝晴语笑道:“好!大哥,你们今天还要做什么么?”
白一放下手里的碗,说道:“现在日头毒,我们会在家里做手工。”
“那,我们可以带小白玉去看老师么?”蓝晴语小心翼翼地问道。
白一媳妇笑道:“可以啊,他饿了抱回来就行。”
“Yes!”蓝晴语雀跃道。
两人喝完了蘑菇汤,在白一的指导下把串好的蘑菇摆在一个大竹匾里,跟着白一扛到屋顶上去晒。
在成苒等人忙着去采蘑菇的时候,白一的母亲还把之前采摘回来的蘑菇、野菜晒出来了。
这会子,整个屋顶都晒满了一串一串的蘑菇和野菜。有些还没怎么脱水,有些已经半干,有些已经到了可以包装储存的程度了。
看得成苒和蓝晴语满眼羡慕。想想白一媳妇说的“今年已经晒了一些”,用词实在是太谦虚了。
“大哥,你们家好多蘑菇啊!”成苒用手挡着太阳,眯着眼睛巡视着白一一家的劳动成果。
“还好。”白一翻着此前晒的蘑菇,笑道:“前段时间蘑菇刚出来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下一点雨,白天没下,所以蘑菇就特别多,长得也肥肥壮壮的。”
“这些蘑菇卖到城里轻松月入过万啊!”蓝晴语学着白一的样子翻蘑菇,笑道。
“没有这么多。”白一憨笑道,“我们这里每年入秋都有人会到村子里收购,不过价格都不如自己到城里卖得高。”
蓝晴语道:“那你们自己找得到销路么?”
白一笑道:“三叔在城里工作嘛,他跟菜场的人有些交情,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三叔运到城里,有时间的就自己卖,没有的就搭着别人一起卖。这虽然折腾一些,但收入可比批发给别人都强。”
成苒沉思了会儿,道:“即便是这样,初级农产品价格也不会有多高的。经过昆明市的时候,我看见有人在卖用辣椒、豆瓣泡过的干菇,一斤里头大概也就半斤干菇的样子,价格十多块呢!”
蓝晴语点头道:“嗯。我觉得大哥你们也可以把蘑菇进行深加工,包装一下。”
白一沉吟了下,道:“你们说的,三叔也从昆明带回来过。但是我们这种小手工家庭作坊,怎么比得过人家的机械化生产呢?我们也完全不懂得技术呢。”
成苒问道:“那你们晒干的蘑菇一般怎么吃呢?”
白一道:“就是发开了煮汤、炒菜。”
“不是说可以做罐头么?”成苒打破沙锅问到底。
“嗯。不过风味比起昆明的那些,还是差一些。”白一惭愧道。
“学妹,不着急啦!”蓝晴语拍拍成苒的肩膀,道,“大哥,我们不是叫你去山寨别人的创意,慢慢来吧!能有本地特色的才能走得长远的。”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这样就挺好的。”白一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大哥没什么追求?”
“这个,”成苒想起自己那个被过度开发的古镇来,“我也觉得大哥这样的家庭已经很幸福了!一家人在一起,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
蓝晴语笑道:“也是。”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幸福也有很多种追求的途径,而世人往往最不甘心于平淡地守住最朴素的那一种。也许蓦然回首的那一刻,它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了。
两人和白一一起把屋顶的蘑菇野菜翻了个遍,才直起身来。
从屋顶上看,村子美极了。从这个高度看,村子里的房子就像草丛里的蘑菇。
其他的屋顶上也都晒满了东西,豆类、野菜、陈年的谷子、衣服,不一而足。
这个村子就像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宝库,当地人心甘情愿地守护着宝藏,而不愿它暴露在贪婪的视野里。
晒好了东西,两人就下楼抱着白玉出了门。
白师傅家里采回来的蘑菇、野菜也很多。这会儿一家人正在门口把剩下的蘑菇野菜摊在地上进行挑选、清洗、晾晒、腌制。
“白师傅,这就是我们长街宴上吃到的那种酸菜么?”蓝晴语抱着白玉,问正在和两个儿子一起把大石头压在野菜缸上的白师傅。
白师傅拍拍手上的泥土,道:“是啊!腌几天再拿出来晒,晒干了再腌。过半个月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屋里龙夏夕老师坐在桌边,面前摆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拍了拍身边的座位:“小蓝,你抱着孩子,过来坐着。”
蓝晴语依言过去坐好,“老师,您看的是我们早上去拍的照片么?”
“对!小米拍得不错,墓碑上的字都能看得很清楚。”龙夏夕笑道,“你们俩的相机带着么?把照片一起拷进来。”
“在我这里!”成苒也进了屋,把相机从背包里拿出来,“我光顾着采蘑菇了,只在往返的路上拍了几张而已。”
“没事,你们采蘑菇的精彩镜头米旭已经定格在照片里了!”龙夏夕笑着把两部相机的内存卡取出来,一一接到笔记本电脑里,“你们怎么把衣服换下来了?我也想看看你们穿哈尼族服装的样子呢!”
蓝晴语不好意思的说道:“满山跑出了很多汗,想着还要抱小白玉,就换了干净的衣服。”
“老师,我们一会儿要干嘛去?”成苒在凌渊冰身边蹲下,帮着挑选蘑菇。
龙夏夕拷好了照片,一一挑选、排序着:“既然拍了这么多墓碑的照片,就找一些村民聊一下这里的丧葬习俗好了。”话落,对擦着手看电脑的白师傅说道:“白师傅,还得拜托您帮忙约几位老人来。”
“没问题。”白师傅裂开嘴笑,一口白牙闪闪发光。
正说着,米旭、黎里和劳裳裳带了笔记本进屋子里来。
“小成,你的录音笔带着么?”龙老师问道。
“带了。”
“那好,一会儿小成把录音笔打开,米旭拍照,小蓝和小凌把你们想问的问题先梳理一下,你们夫妻两个速记。”龙夏夕有条不紊地下着任务分工,“现在,除了抱着孩子的,其余的人都去干活清场。”
众人都放下东西,去帮忙了。
人多力量大,白师傅家的活儿不多时就干完了。
学生们跟着白师傅挨家挨户去请村里的老人,并把人接到白师傅家里。
为了营造轻松的对话氛围,龙夏夕把访谈安排在瓜棚下,老人们乘着凉,吃着零食瓜果、抽着水烟筒,白师傅一家还坐过来,边编织篮筐,边充当翻译。
不能闻二手烟的龙夏夕事先确定了上风向的位置,因此并不介意老人们抽烟。
访谈一直持续到吃下一顿饭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