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文
有效市场假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提出的。(准确的讲是从他这里得到广泛普及的)。简单来说,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观点是,市场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所有的研究基本是无效的,投资者是不能打败市场的。
这个观点,经济学者所追捧。现实也证明了,在股票市场中,超越市场的人,是非常少的。就算是许多机构投资者,也常常是以跑输大盘为常态。
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也陷入的深深的纠结。因为,你认同哪一个观点。就注定了你的努力方向。如果认同,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股市的研究基本可以不做了,因为做了也是白做,市场价格早已经反应了所有信息。然而若是认同市场是无效的,那么对于股市的研究,就有带来超额收益的可能。
在我思绪纠缠万分的时候。我发现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两个看似相反的观点在争论。就拿大家讨论已久的两大经济学派来说:凯恩斯主义学派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二者关于“市场是否有自我调节功能”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我相信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不需要政府插手,大白说是“市场火爆后会自己冷却,冷却之后市场有会自己慢慢变得热闹”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没自我调节功能,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干预调节。
如果你单独看某一个学派的著作,里面的论点无疑是充足的。然而翻看金融史,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点点教训。
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投入超过4万亿的资金救市。之后,被许许多多的所谓的经济学者吐槽。吐槽点集中在于“钱印多了,人们手里的钱贬值。啊~国富民贫呀~之类的。”如果不救市的话,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可能会比现在好?
然而这个好与不好,不是靠猜的。看看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就知道了。股市崩盘,看似只是股票市场的下跌,股民亏一些钱而已。恰好当时美国胡佛总统,也对经济采取的是完全自由的态度。正如货币主义所认为的“市场有自我调节能力,政府无须干预”。然而,事情结果如何呢?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后,陷入和长达5年的经济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在1930年-1933年之间银行就倒闭了9000多家。
就是在那场大萧条过后,美国才有了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央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银行资本金充足率要求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其实美国这一资本强国用实际行动说明了,在一些时期,是有必要进行政府干预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也不照样动用了超过8000亿资金救市,不是?
所以,对于市场到底是否有效与经济是否有调节功能。基本是两个永远的不同学派的争论点。但是作为要实实在在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我们多数人来说。去辩论两个观点本身,意义并不大。真正切切的去感知市场才是更加有实际意义。
就我认识而言。我认为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或者说完全有效市场是不存在的。原因在于,市场要完全有效,最起码需要两个实际前提:
1.参与市场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是理性的。
2.市场存在大量可用的做空工具。
然而,这样假设前提,基本没有同时具备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中。市场更加不可能是完全有效的。当然了,事实是,越是成熟的市场,市场越是有效,越难获得超额收益(例如美国)。
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按照天性的成长,固然是最符合自然的成长方式。然后在成长的途中必然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举动。这个时候,有家长管制和教导无疑会让孩子更好的回归正道。当然,孩子会不会根本无须管教,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后自行改正呢?不排除这个可能。然而在,现实中,有谁的父母敢说自己孩子从来无须管教呢?
孩子如同经济,如同市场。它们长期(10年甚至更长)来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短期(1-5年)中,又常常出现异常、无效、过分偏离。
所以,作为一位参与到市场的投资者,明白这点——市场并不完全有效。相信能够通过对市场学习能从市场的过度偏离中,获得超额收益。是能够胜出于市场的前提条件。
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一点。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