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杂谈咸白鳞鱼
年前,老婆买菜回来,一进家门,一股浓烈腥臭的咸鱼味充满了房间。我知道老婆又买了咸白鳞鱼,赶紧找个方便袋,再包一层,给放到窗外。
过年要吃鱼,讲究一个连年有余的彩头。老婆不仅买了两条新鲜的黄花鱼,还有她喜欢的咸白鳞鱼。我却对这种气味浓烈的咸鱼不感兴趣。
上网查询关于白鳞鱼的介绍,白鳞鱼虽然味道鲜美,但有个缺点:就是刺多,且又细又硬。经过腌制,鱼肉质细腻鲜红,鱼刺也变得绵软。再加上油煎,鱼刺酥脆,鱼肉香醇浓厚。
还有,过去的交通运输条件有限,大量捕捞的鲜鱼不可能马上运到内地销售。于是沿海渔民将新捕捞上来的白鳞鱼进行腌制。据说,腌制最关键的就是缸里的卤水老汤,年份越久味道越鲜。
咸白鳞鱼是本地历史悠久的名贵食材。尤其在过去老人们的口中,白鳞鱼味道鲜香,是难得的美味。咸白鳞鱼煎鸡蛋是招待贵客的一道必备的硬菜。
在旧社会,穷人居多,咸白鳞鱼不是老百姓日常能吃得起的食材。因此也就有穷人的吃法。由此流传一些故事,令现在人听起来匪夷所思。
比如过去人家请人盖房子,主家招待,有咸白鳞鱼煎鸡蛋,干活的头领必定要交代小伙计,不能吃中间的白鳞鱼,只能吃周边的煎鸡蛋。
然后第二天还是这条白鳞鱼,再加上鸡蛋煎一盘上来。餐餐和这条白鳞鱼见面,但不能吃,只吃煎鸡蛋。
直到最后盖好房子,喝最后的完工酒,主人才招呼客人:
“来来来,一块吃完这条鱼!”
然后主宾才动筷,把这条白鳞鱼吃掉。当然,这也是穷苦年代底层人民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
还有更离谱的故事,据说还有借白鳞鱼待客的故事。
招待客人,实在买不起白鳞鱼,就到有白鳞鱼的人家借一条,裹鸡蛋油煎一盘。席间客人也知道这是借来的鱼,只吃煎鸡蛋,绝对不吃鱼,因为这条鱼还要还给人家。如果有人不懂规矩,吃了这个鱼,主人就要买一条还给人家。
当然并非都是穷人,富人也喜欢咸白鳞鱼。据说有一种土豪的吃法,就是把咸白鳞鱼直接在炉子上烤熟。然后用签子戳着一点一点吃,作下酒菜。
我想起原来老厂长讲的故事,说过去的穷人喝酒,用一个咸鸭蛋下酒,可以吃一个星期。
当时周围的听者都不相信。如果说咸白鳞鱼用这种吃法,一星期吃一条烤咸白鳞鱼,可信度要大一点。
我这人吃饭不太讲究,可能正是因为不讲究,也不会品鉴。每次吃一点,也品尝不出老人们形容的鲜香。
也可能是先受气味的心理影响,我对这种咸鱼始终不感兴趣。
今天老婆拿出年前买的白鳞鱼。切了一半,处理一下鱼鳞和内脏,清洗干净。
我先炒好一个芹菜肉丝,把锅给老婆,你自己做吧,我不知其味也做不好。
老婆的做法,在旧社会应该也算是土豪的吃法,咸白鳞鱼切成块,热锅油煎,将要熟的时候加入鸡蛋液,然后把鸡蛋煎熟,这样白鳞鱼的咸味和鱼肉的鲜香渗入鸡蛋中。
在我看来,关键就是加鸡蛋同煎,稍中和一下鱼的咸味,不至于咸的齁人。原来也曾经和豆腐同煎,做法都差不多。
我如同过去的穷人,大多只吃周边的鸡蛋或豆腐。尝一点鱼肉,在我的口腔里,味道和普通鱼肉区别只有一个,太咸。
我也曾经怀疑老婆的厨艺不行,做不出地道的咸白鳞鱼煎鸡蛋的味道。
有几次在外吃饭,喜好白鳞鱼煎鸡蛋的朋友点过这个菜。应该说对白鳞鱼情有独钟的人还是不少的。
其中一次,在一个不大的饭馆,老板做的很正宗,一条大约二十厘米的咸白鳞鱼,被鸡蛋液包裹着,煎成一个圆盘大小的鸡蛋饼。这应该就是传统的做法,白鳞鱼在鸡蛋中间完好地保存。
这种做法也验证了过去年代一条鱼可以煎多次的说法。我用心品尝,也没有吃出传说中的鲜香。
看来是我的口福不够,享受不到传说中白鳞鱼鲜美的味道。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同很多人甘之如饴的油炸臭豆腐,我只能敬而远之。我每晚小酌一点的白酒,在老婆看来,天天喝那点猫尿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