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小学名师、薪火微团队系列活动(二)蒋孟姣读书心得分享

读了《深度学习与作业重构》,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学是什么意思,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学是教的起点,教是学的保障,两者相互依存又相对而生。二者的方法决定着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教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其个人的爱好、情绪、习惯,以及个人的教学素养等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教学方法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特性,而且在一定的背景下会表现同模式化的单一运作特点。不过,教学方法会随着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并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智能与个性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会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头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来看,教的方式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前者重于让学生探索并积极参与学习,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支持。后者让学生成为通过讲座和直接指导学习的机械的接受者,教师仅仅将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的方法,即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时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形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的方法虽然因个人的个性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但不同的学的方法样在着些共性。一是反映了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二是学 因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而表现出学习方面的稳定性和独特性:稳定性是指学习着在其学习中经常使用并保持不变,且认为最有效的方式;独特性是指学习方式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合相关,且与他人存在不同。三是学习方法受到学生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的方法通常表现为被动接受和主动发现两种形式。前者使学生被动接受一些定论性的知识或理论,后者使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发现知识与理论,掌握方法与技能。二者在学生的学习中均发挥着应有的价值,且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如果教师教的方法中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现,则会导致学生学的方式单一、被动和机械,致使学生的学缺乏生机与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