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我们想让孩子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那看起来肯定是惩罚有时管用,因为,通过惩罚的威胁或者是以惩罚,有时的确可以让孩子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
然而,据我一直以来的经验,当我们加上第二个问题,父母就会看到惩罚从不管用,第二个问题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会这样做?正是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白,惩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因为我们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因为惩罚的应用频度如此之高,又被认为是正当的,家长就只能想到其反面就是放任,就是当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不一致时,我们什么也不做。
除了放任不管或者采取强迫手段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这需要我们意识到以下两种目的之间细微但重要的不同:第一种目的是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我不提倡这点;相反,第二种则是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使每一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
我的经验是,无论和孩子还是和成人沟通,当我们看到这两种目的的区别时-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试图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此时,让人惊讶的是,那些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就很容易解决了。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种沟通与以强迫形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分歧的沟通非常不同。这要求不用道德语言评估孩子,比如对错好坏,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和我们的需要是一致还是冲突,我们都必须以这种不会使孩子感到内疚或羞耻的方式来表达。因此,这就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说“看到你打兄弟我很害怕,因为我需要保证家人安全”,而不是“打兄弟是错的”。或者可能需要从说“你不打扫自己的房间,真是太懒了”转换到“看到床没铺我很失望,因为我真的需要有人支持我保持房子整洁”。
这种语言的转换,把对孩子的行为以对错好坏区分的语言切换成基于需要的原,这对我们中的有些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这些人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从道德评判的角度来思考。这还需要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陪伴他们,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当我们被训练成家长时,想要介入,给出建议或试图处理一切问题时,这就不容易了。